第222章
《歲歲有你》國際特輯
中午十二點半,回到宿舍的林雅涵將外賣放在桌上,架起平板電腦,準備觀看《歲歲有你》的國際特輯。
躺在床上的舍友伸出一個腦袋:“雅涵,你開個外放唄,我在床上一起聽。”
“你還是下來吧。”林雅涵提醒她,“我看過預告,這期是全英文版。她們錄制當天沒有請翻譯,只有後期配的字幕,不然它怎麼會叫特輯呢。”
如果不看螢幕,這將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英語聽力測試,而且海蒂編劇的語速還特別快!
以舍友英語四級擦線過的水平,大概是很難聽懂全程的。
也是透過這期節目,歲絲才知道原來淩穗歲的英語這麼好,但她從來沒拿這件事營銷過人設。
別人還說歲絲太低調了,如今看來,最低調的分明是淩穗歲。歲絲只想問,她到底還有多少驚喜是粉絲不知道的?
節目剛開始,照樣是觀眾們熟悉的美食暴擊環節。看著螢幕裡咕咕冒泡的九宮格火鍋,紅油沸騰的香氣彷彿能穿過螢幕,來自西南的林雅涵嚥了咽口水,她也饞家鄉菜了。
淩穗歲說,這桌火鍋是“sighty spicy”,但從幾位外國友人直吐舌頭的表情來看,微辣對她們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了。
好在,淩穗歲還準備了油碟。菜品在油碟碗裡滾一圈,就沒那麼辣了,實在不行,還可以放進清水裡再涮一涮。
這桌火鍋的食材很豐富,既有毛肚、黃喉、鵝腸、腦花等特色食材,考慮過佈雷蕭等人的接受程度,另外半張桌子都是牛羊肉製品、水産品和常見的菌菇時蔬。
出乎意料的是,奧斯汀導演非常喜歡毛肚。她最開始聽說這是牛的胃,連表情都帶著抵觸,但嘗過一次後立刻真香,大半盤都被她吃完了。
奧斯汀稱贊這是人間不可多得的美味,螢幕外,林雅涵跟著點頭,沒人會不喜歡吃毛肚!
這種邊吃飯邊聊天的形式非常輕松,無論是自己錄過的那期,還是後面追更的節目,林雅涵都覺得《歲歲有你》像是在開盲盒。因為在這種自在隨意的交談中,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聊到的話題會是什麼。
比如,奧斯汀很好奇毛肚這種食物是如何受到華國人的普遍喜愛,淩穗歲就科普了下水和麻辣火鍋的流行原因,由此延伸到地理環境、人文風情對當地飲食結構的影響,不同國家、地區的美食文化在影視作品中又有怎樣的精彩呈現……
林雅涵會一期不落地追更《歲歲有你》,舍友懶得下床但願意聽個背景音,都是因為在這個節目裡,由淩穗歲主導聊天的內容很舒服。
她說不出太具體的東西,但她看過網上的評論。有人說,看《歲歲有你》就像在體驗一次非常放心的oakase,過程中未必每道菜都驚豔,但都是你能接受的食物,絕不會有忌口菜品突然爆雷,讓你如鯁在喉,難以下嚥。
林雅涵很認同這種說法,《歲歲有你》是她在網際網路的絕對安全區。
淩穗歲和嘉賓們的聊天內容也有搞笑娛樂成分,卻和尷尬惡俗的黃段子無關;作為節目發起者,淩穗歲對每個嘉賓的態度都很真誠,她不一定完全贊成對方的觀點,但在談話時始終保持認真傾聽。
這份尊重不僅給到了她對面的人,也傳遞給了螢幕外的觀眾。節目的節奏由淩穗歲主導把控,當她鬆弛有度,海納百川時,觀眾才能盡情享受到由思維碰撞帶來的精神盛宴。
《歲歲有你》這種低成本場景化真人秀做出成績後,幾大平臺都以為能輕松複制。光是林雅涵能打聽到的訊息,就有部分人蠢蠢欲動,又想跟風淩穗歲賺波快錢了。
但林雅涵不認為他們能成功——節目越簡單,對人的要求就越高。且不說淩穗歲和流量們拉開的文化內涵差距,這種細膩溫暖的女性視角,不被“時代潮流”裹挾的獨立堅定,也是別人很難模仿的。
林雅涵吃完外賣後,節目裡的話題已經聊到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因為第一期聊過這個,已經看過節目的嘉賓們正在發表觀後感。
雖然北美和華國的文化環境有很大不同,但在女性總是被固定標簽束縛、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影視作品更看重性緣關系這一點,達成了整體上的相似。
說到性緣關系,海蒂還提了一點。
“你們有發現一件事嗎?在絕大多數的女性向作品中,女主角配偶的社會地位通常不低於她,比她更高也是普遍情況。”
“我發現自己之前在創作時,也會下意識遵循這樣的規律。如果女主角是公主,那她就應該配王子,即使是忠心耿耿的騎士,也應該在之後的劇情中取得更高成就,平民絕對不在考慮範圍內。”
“這聽起來是個很幸福的女主角,但如果換成男性向的作品,男性很少對主角的配偶有社會地位的要求,他們只在意她是否年輕漂亮。”
海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因為我們預設女主角的性緣關系會對她産生更大的、全方面的影響。如果公主變成了平民的太太,她的社會地位就下降了,但王子娶了平民出身的王妃,他還是王子。所以是否可以得出結論,哪怕在女性向的作品中,只要女主角擁有了性緣關系,她的社會地位就會以配偶男性為參照標準?”
“這種觀念對女角色非常不友好。”奧斯汀接話,“我認為,女性選擇伴侶的自由,應該是‘今天吃什麼’的自由,總之,是類似這種獨立人格擁有完整選擇權、不受外界評價幹擾的東西。”
“她不會選擇瓢蟲、賭鬼、就像人不會主動去吃餿掉的飯。在健康飲食的基礎上,她想吃什麼都可以,想找什麼樣的伴侶都可以。”
淩穗歲:“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我覺得這個比喻還不夠準確。因為人必須要吃飯,而伴侶對女性未必是必需品。如果用‘想吃什麼零食’的自由,可能會更貼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