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那邊,則是他剛經歷了長輩離世,而他忙著生意沒趕上最後一面。從此,他的心態從事業為重變成了錢永遠賺不夠,應該珍惜當下。他比黎想年齡大,今年都三十歲了,同齡人的孩子會跑會跳,他也想組建自己的小家庭。
“黎想更在乎事業,陳海此刻需要的是家庭。這是他們分歧的根源,這項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淩穗歲:“他們吵來吵去,就是都覺得對方自私,圍繞這個點指責對方的想法不現實,再闡述自己有多不容易。”
黃睿點頭,其實他最開始還總結了很多因素,比如說閻學軍又出現在黎想身邊,他有點吃醋之類的,不過這些都是加劇分歧的問題,核心原因還是在結婚與否這件事的矛盾。
別小看了這一點,只有弄明白吵架的根源,兩個演員才知道哪個環節要由弱到強,自己扮演的角色什麼時候可以語氣稍弱,什麼時候要強勢不能退。
即使是爆發戲,也講究張弛有度,有來有回。如果全程一個狀態,觀眾的情緒很難被演員調動。
兩人對照了各自總結的資訊,基本沒有錯漏和異議。如今浪潮拍攝程序過半,主演間的默契是越來越強了。
淩穗歲還指出了一點:“雖然劇本裡沒寫,但我延伸了一下,我覺得黎想不願意那麼早結婚生孩子,可能涉及到事業話語權的問題。”
“她的事業和陳海的事業雖然不算完全繫結,但也有不少重合。那個時間點,兩人的公司——嗯,那個時候還沒有私營公司,反正就是這個意思,你們正好要買新的商鋪,開發區域代理商了。”
“在這個時間,如果她懷孕,之後又是哺乳期帶孩子,她就很難參與這些關鍵的事業節點,必然導致她在團隊內的威望降低,面臨被架空的風險。”
黃睿瞪大眼睛,這是他從未想過的角度。
他不是很認同:“你想多了吧,夫妻之間哪有計較這麼多的……至少在影視劇的角色裡……”
“你覺得女主角不應該防備男主?”淩穗歲替他說完,又說:“睿哥,那就是你的上帝視角了。你知道女主和男主不會背刺彼此,但角色又沒開天眼。既然黎想的人物設定是商業精英,她多幾個心眼很正常。”
角色的人設會貫穿整部劇始終,可不是在某個特定情節才能發揮作用啊!
黃睿有些不好意思,這確實是他疏忽了,犯了不夠代入角色的錯誤。
但看他的表情,他還是不認為黎想會這樣。對外人有心眼,對自己人怎麼可能也有?
“不,我覺得結合黎想的人物經歷,你不一定是她的‘自己人’。”
淩穗歲點出了這個:“她是結過婚的女人,閻學軍在鄉下時對她多好啊,但在做誰來高考,誰來改變命運的選擇時,還是預設選擇了他自己。黎想一定會引以為戒,對你留層心眼,這不能證明她不愛你,就像陳海的愛也不是那麼捨己為人。”
雖然他後面理解了黎想的辛苦,把生孩子計劃延後了好幾年,但他在這場戲的想法依然是希望黎想為他付出,即使他堅信自己將來不會虧待她。
淩穗歲:“這對黎想來說,就是歷史重演了,高考前的閻學軍也是這麼承諾的。好熟悉的套路,感覺這段是編劇對角色的諷刺啊。”
即使他是男主,但天下烏鴉一般黑,男人該有的毛病他也不缺,非常現實。
黃睿:……
明明這裡說的是角色,但淩穗歲看過來的眼神實在是……他都能想象到,陳海看見黎想這樣的眼神會有多心虛了。
不對,角色就是角色,和他黃睿有什麼關系.jpg
想到這一點,黃睿才有勇氣抬起頭,繼續和淩穗歲討論劇情。
他自己消化了一會,然後才和淩穗歲說:“我知道剛才的違和感在哪了。應該不是夫妻之間留心眼的事,你的理由說服了我,但我還是覺得有點怪。”
“我仔細想才明白,原來是你分析的黎想比較利己,而我這些年習慣見到的主角,都是先利他,然後再透過各種方式反饋回己身。黎想會是很不一樣的角色,這樣更像一個能在改開初期賺到錢的生意人。”
都說那個年代遍地是黃金,那怎麼不是人人都能撿到呢?
淩穗歲笑著說:“是,黎想不需要付出什麼,去獲得別人的愛,透過配角的區別對待來明確自身的主角地位。她是一個擁有人格魅力,主動發光的主角。”
黃睿深以為然,並再一次為自己能參演《浪潮之下》感到慶幸。
他想知道,是不是每個和淩穗歲合作過的男演員,都會希望和她二搭,但又怕她飛得太快,咖位再也夠不著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