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原來淩穗歲演技這麼好
中午休息時,淩穗歲見夏天和應年還沒走,就說請他們吃飯。
“不用,晚上再聚吧,中午我們跟著劇組隨便吃點就行。”夏天說,“要是出去吃,這一來一回多浪費時間,你下午還得拍戲呢。”
淩穗歲心想也是,大家都這麼熟,沒必要計較這些表面虛禮。
夏天和應年跟著她上了房車,邊元洲和韓澄去找朱悅玩了,暫時不用她招待。
應年的心情在“淩穗歲下午拍吻戲”的沖擊下起起落落,兩個女生都懶得理他,她們在討論今天的劇本。
夏天從淩穗歲這裡得知,從作者初始創意到後面幾版劇本,“孔景瑞”這個角色的設定有些變化。
在作者最初的構想裡,孔景瑞的終極目的是利用末日遊戲重塑社會規則,建立屬於他的帝國。由於某些政治敏感原因,這個設定被作者棄用,改成他想和全世界同歸於盡。
在華彩的影視化劇本中,孔景瑞的人設也是一改再改。
那邊的劇本先是削弱他的戰力,然後將他的幼年經歷全部刪掉,把其他角色的作惡行為加到他身上,最後他被塑造成了偏工具人形象的天生壞種反派,幾乎每集都要出來挑釁再被打臉。
這種改編聽起來很怪,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編劇實力太差,或者腦子進水了。
但如果換一批人,面對平臺、出品公司、演員團隊等多個甲方,接收到的要求是又要給孔景瑞加戲份,又要反複突出主角的英明神武,尤其不能讓反派配角有一點內涵,絕不能蓋過主角的風頭,觀眾對配角人設的興趣不能高於主角……估計也很難寫出比上面更好的東西。
艾天明接手後,雖然也融合了華彩劇本的優點,但對於這樣的糟粕,肯定是棄之不理,讓劇本回歸原著主線的。
在後續的劇本討論中,淩穗歲聽到了原著作者分享的最初創意。她覺得這個設定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把它改得“委婉”了許多。
原著版本的孔景瑞是大家都別活了的反社會人設,影視化改編結合了作者的靈感,改成打著“不在乎人類死活”的旗號,實則希望在全球公測裡取得領先優勢,實現階級躍升。
淩穗歲:“我有和編劇討論過,配角可以特別壞,但ta作惡的每件事都要有理由。”
“而且ta選擇作惡的話,這件事帶給自身的預期收益,要遠遠高於ta背叛某個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甚至是法律制度的懲罰,那反派的邏輯才是自洽的。”
如若不然,那反派的設定就很懸浮。就算主角打臉了對方,能帶給觀眾的也是一種即時性、看過就忘的爽。
這種“爽”乍一看沒什麼問題,畢竟觀眾看劇就是為了放鬆娛樂,但隨著短劇異軍突起,人家的爽點更簡單,更直接,反饋更即時,長劇在這個領域根本打不過它。
如果一部劇爆的只是豆子影片上的片段,那出品方為什麼不直接拍“片段合集”,還要投資一整部劇呢?
淩穗歲和夏天都認為,別看短劇現在還動搖不了長劇的市場地位,但風向隨時都會變化,以後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會往精品化方向靠攏,才能找到生存空間。
淩穗歲:“我們對每個角色都很用心的,而且因為時蓁的形象在原著裡已經很飽滿完整了,小說的精華基本都在她身上,照著拍不會有問題,也能最大程度發揮ip的意義。所以在改編過程中,編劇更操心的反而是配角。”
夏天邊聽邊點頭,也沒說什麼“那你不怕配角搶了你風頭嗎”之類的話。
她要是怕,就不會請邊元洲了,這位走的可不是流量路線。今天夏天看他們的表演,也能看出一種強強對決,雙方遇強則強的酣暢痛快。
不過——夏天還是覺得淩穗歲更勝一籌。
在拍攝前,副導演還說要不要讓孔景瑞跪下,顯得時蓁的氣勢更強一點,因為男演員佔了身高優勢,但淩穗歲表示不需要。
一方面,她對自己的演技有信心;另一方面,以時蓁信奉的秩序,也不允許她變成審判者,或者主宰者。
讓反派跪著或許看起來爽,但這麼演會偏離角色核心,得不償失。
淩穗歲還提到,這部戲劇本的完善不是開拍前定稿就不管了,而是隨著實際拍攝情況不斷動態調整。
像李明煦飾演的李不凡,編劇就經常聽導演的意見,對他的相關情節進行小範圍修改。
“之前有人說過,開拍前是對著角色找演員,開拍後就是對著演員改角色,李明煦那邊差不多這個意思。”
嗯……雖然他適用的只是後半句話。
“會很難嗎?”夏天問她,“有沒有到那種,不改的話他演不出來,改的太多就不是原來角色的感覺?”
淩穗歲認真想了想:“那還不至於到這地步,我們導演面對這種演員特別有經驗。只要導演心態穩得住,現場就不會有大問題。”
相比之下,淩穗歲等人的靠譜程度讓導演非常驚喜。這個專案的評級不算很頂,但拍攝過程比很多s+爽太多了!
每當導演面對李明煦時,才有種“啊,我確實還在如今的內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