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打過招呼後,兩人切入正題。
雙方的時間都很寶貴,這場見面已經表達了她們的意向,童曉曼也就省去了無聊的試探,直接問:
“你認為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合作模式?”
對這個問題,淩穗歲肯定提前想過。
她回答:“如果你要加入,我會先把原來的工作室注銷,以公司的名義重新註冊。這家公司的藝人目前只有我,但以後會發展其他新人。這不僅是給公司的營業收入添一層保障,也能給我團隊成員提供一條職業上升路徑。”
“除了簽新人外,我們的公司以後還會製作、發行影視專案,爭取打通演員就業生態圈。我希望你不止是我的經紀人,還能成為我的合夥人。”
童曉曼有點想笑,她當慣了畫餅的人,現在竟然是年輕人在給她反向畫餅,也真是稀奇了。
她說:“沒想到你野心不小,既想當巨星,又想當老闆。我以為你走個體戶路線,是想專注表演,兩耳不聞窗外事呢。”
淩穗歲認真道:“我不願意把經紀約簽給大公司,的確是為了不被掣肘事業規劃上的話語權。但以娛樂圈的環境,難道是我不惹麻煩,麻煩就不會來找我的嗎?”
——顯然不是,淩穗歲現在能過得歲月靜好,只是因為她不紅。
一旦她在娛樂圈冒出頭來,那不管她做了什麼,都會面臨競爭對手的瘋狂圍剿。
搶資源、潑髒水、按頭黑料……憑淩穗歲的經驗,這些下作手段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畢竟,娛樂圈的好資源是有限的,多一個女明星往上走,就是在擠壓其他人現有的蛋糕份額。
既然利益不能共存,廝殺就在所難免。
淩穗歲從來沒有鹹魚躺平,指望好運送上門的想法。她想走得更遠,就要做更多準備,具備更強大的實力。
別人有大公司,有專業的營銷、法務、危機公關團隊,即使面對影視寒冬還有自制劇託底,並不一定要看其他公司或影片平臺的臉色,那她也要有。
只有這樣,她才擁有上桌平等談判的資格,而不是在娛樂圈任人宰割,誰都能來踩一腳。
淩穗歲:“一個演員,就算流量、人氣和獎項到頂,也不過是棋局上分量最重的棋子。”
“你應該很清楚,怎樣才能成為下棋的人。”
童曉曼坐在座位上,過了片刻,內心才恢複平靜。
她搖頭道:“兩次和你見面,都有新的驚喜。你這樣說,我又要重新考慮了。”
“好的,您仔細考慮也是應該的,我這邊並不著急。”
淩穗歲悠閑地喝了口咖啡:“我今年才大二,唐老師本來就建議我以學業為重,連金榜題名都是在暑假拍的。”
童曉曼:……
別的新人想抱她大腿都快想瘋了,只有眼前這位雲淡風輕,好像不怎麼把她當回事。
不過,她確實有淡定的資本。
其實早在第一次見面時,童曉曼就確定了簽下淩穗歲的想法。
她欣賞這個年輕人直接了當的野心,也看中了對方必定一飛沖天的潛質。
她說要再等等,一方面是真的有合同糾紛沒走完程式,另一方面,她也想看看其他新人的情況。
倒不是為了挑選,而是想壓一壓淩穗歲這邊,為她自己爭取到更好的經紀人合同條件。
多看幾個月的結果是……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