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剛才都沒仔細看,這家夥不會還特意化了個全妝吧。
對面沒聲了,大概是應年先按了靜音,然後又戴上耳機。
他此時尷尬到不知道該說什麼,還好淩穗歲先開口打招呼。
“應老師,晚上好。”
“……晚上好。”
應年輕咳幾聲,很快找回狀態。
他倆先交流了對這段劇本的讀後感,總體基調肯定是特別悲傷的。定下這個氛圍後,他們再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去順每個動作、每句臺詞的邏輯。
淩穗歲指出:“趙瑎沖進來的時候,我應該已經沒救了。就是全身都是血,一看就救不回來那種。”
“這個時候我倆再說什麼,都是基於我馬上就要掛了的共識上,肯定要說最重要,最想告訴對方的話。”
應年:“我同意你後面的說法,但趙瑎心裡肯定是想救你的。直到你真正閉眼前,他應該還抱著沒準奇跡降臨,你能活下去的希望。”
淩穗歲:“嗯……我覺得這種情緒對你來說是感性的期盼,但你理智上肯定知道,我救不回來了。不然你那麼愛我,肯定是第一時間找醫師,而不是抱著我說話。”
應年被她說服,在這裡做了筆記。
他祈求她不要死的臺詞可以保留,但情緒就要變得更絕望,更有無力迴天的悲鳴感。
他們接著往下順後面的臺詞,趙瑎對她刺殺敵軍首領的情緒反應就更複雜了。
應年:“佔比最大,最直觀的情緒肯定是痛苦,因為我馬上就要失去你了。我覺得這裡後悔和自責都有,但這兩個詞的分量好像又太輕了。”
“我恨我自己沒能及時趕回來,讓你要冒這麼大的風險行事,而且也是因為我沒在北境打勝仗,敵軍才會一路南下入侵國都。”
“對了,應該還有對政敵的怨恨。都是他們使絆子,我在北境才會輸,你為了保住我妹妹才會這麼做。”
淩穗歲沉默片刻,應年分析的很有道理,估計也很符合原著作者的心路歷程,非常大男子主義。
但……照他這種演法,她又要給他當工具人了。
雖然這是大男主劇裡女角色的宿命,但想到這是她在這部劇裡唯一的人設高光,淩穗歲又有點不甘心。
她都帶他入戲、配合他演出這麼久了,在秦嫻下線這個名場面裡,就不能讓她也上個桌嗎?
但直接說肯定不行,就算應年答應,編劇和導演也未必答應,畢竟秦嫻在他們眼裡除了蘇男主外啥也不是,他們不會為了她去改劇本的。
所以,她得找個迂迴點的理由。
淩穗歲想過之後說:“就沒有一點正向的情緒嗎?秦嫻是最懂趙瑎的人,他們夫妻一體,趙瑎肯定也明白秦嫻是怎麼想的。”
“她冒著生命危險來刺殺敵軍首領,也是為了國家大義,稱得上是死得其所。”
“我覺得,秦嫻之所以是趙瑎的白月光,不單是因為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因為秦嫻和趙瑎志同道合,有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才稱得上是靈魂伴侶。”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趙瑎的人設也會變得更立體。他後面一直懷念秦嫻,永遠忘不掉秦嫻,實際上他懷唸的不僅是這個人,也是他的初心。”
“你看,這樣趙瑎的人設會不會好很多?比起忘不了某個女人,這樣更符合一個明君的心態。”
應年聽完都震驚了,感覺趙瑎這個角色在淩穗歲的描述中,都被拔高了一個層次。
淩穗歲心想,可算編完了。
為了給秦嫻增加一點正面高光,她真的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