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導演身邊的正是應年。他笑了笑,其實這也是他和淩穗歲的第一次見面。
他最初答應季照瑩時,只是想做個順水人情,覺得這角色誰演都行,沒想到淩穗歲能給他驚喜。
不過當時看她的照片,好像也不覺得她是這種型別的啊?
其實,淩穗歲穿上戲服後的氣質變化,一半源於她的五官可塑性和眼神戲,另一半則來自體態的改變。
很多人都以為,氣質是天生的、神秘的東西,但其實不然。對演員來說,氣質是可以透過身體語言和視覺效果去切換和實現的。
說得更具體點,氣質就是性格的對映,而表演課經常強調的“真聽真看真感受”,就是讓演員學會觀察人物,模仿人物,才能掌握人物性格,透過肢體和語言塑造人物。
淩穗歲成為秦嫻的第一步,先撐起古代貴女的儀態。
衣冠要正,身體要肅立,雙腳微微分開,左手覆於右手之上藏於袖內,自然下垂放於腹前。
高門大戶的人家,養出來的女兒就是要端著這股勁。
第二步,淩穗歲拿上道具,用幾個小動作勾勒人物形象。
她右手橫捏團扇,視線微微向下。低垂的眼眸沖淡了站姿的嚴肅感,鏡頭的視線重心也從全身轉移到了她不施粉黛的臉頰。
最關鍵的一步,找準秦嫻的性格特性。
她善良、溫柔、優雅……這些標簽可以用來形容很多女角色,但獨屬於秦嫻的,是大義。
所以,她會對困境中的男主伸出援手,會在公主遭遇危機時主動請纓,會帶上那把匕首,以生命為代價,執行一場無法回頭的刺殺行動。
秦嫻確實有柔美文靜的一面,但僅僅以這一個標簽定義她,就太低估白月光的含金量了。
在聽從攝影師指令變換動作時,淩穗歲對上了應年的視線。
他還穿著趙瑎定風波男主角色名)的戲服,此時正雙手抱胸,對她挑了挑眉毛。
淩穗歲以扇掩面,表情看似含羞帶怯,回給他的眼神卻是意味悠長,還帶著隱隱的挑釁,讓應年忍不住腦補她勾勾手指,喚他過來的模樣。
他輕笑,拿出手機發訊息給季照瑩。
[你這朋友有點意思。]
季照瑩秒回:[你見到珍珍了?]
珍珍?應年有些疑惑。
他心想,這可能是淩穗歲的小名,或者是她的真名吧。
[應年:嗯,今天拍定妝照。]
[應年:她很貼秦嫻,旁邊的編劇都兩眼放光了。]
[季照瑩:我就說沒問題的嘛,看我推薦的人,給你幫大忙了。]
[季照瑩:你欠我人情一次,就還在珍珍身上吧,記得在片場好好照顧她。]
應年:……
這不對吧,要欠也是她們兩個欠他啊,怎麼關系顛倒過來了?
編劇和他們說:“我剛拍了張演員的照片發給作者,他連續發了幾排感嘆號,說這個女演員就是秦嫻本人。而且他現在靈感爆棚,想立刻給秦嫻寫個番外。”
導演笑:“他有沒有後悔把秦嫻寫死?”
“我估計是有的,哈哈。”
和淩穗歲戲份差不多的演員,上一個拍了幾分鐘就走了,畢竟用不到那麼多物料。
但在導演的安排下,淩穗歲已經換了第三個道具。導演甚至還讓她去換另一套戲服,多拍點試試效果。
淩穗歲換了身淡藍色的戲服,這套大袖衫的花紋比較華麗,因此她的發型也變得精緻了些,還特地用上了發包。
她一邊拍照,一邊想,陳越寧說得沒錯,葛坤最在乎的就是好看。
不僅正片好看,連物料都是以他的審美為導向。
攝影師拍了幾組照片,導演都覺得特別滿意。
他還說:“應年,你上去和小淩一起拍幾張吧,我們多存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