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泰的話,李世民的虛榮心頓時爆棚。
李泰打斷了李世民得意,語氣慎重的說道:“兒臣以為,此事恐怕有些不妥。”
“哦~這有何不妥?”
李世民有些不解,難道讓胡商買報紙不是好事?
李泰臉色凝重的說到。
“如今字典的發行,再加上活鉛印刷,大唐學子讀書更加容易,那蠻夷學習我大唐也變得更加容易。
若是長期以往,那蠻夷若是將我大唐祖輩的書籍所學了過去,豈不是損失極大?”
“這···有何不好?”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感覺好像沒什麼問題。
唐朝很繁盛,同時也很血腥,而且實行和親政策—最有名的便是文成公主。
所有朝代中和親次數,清朝70次,元朝30次,唐朝22次,漢朝13次···只有明朝0次。
但明朝有120萬軍隊,隋朝也有120萬,宋朝有180萬,清有110萬,唐朝只有50萬。
從軍隊數量和繁榮以及骨氣方面,李世民已經做的夠好了。)
“父皇以為若是火藥的配方被蠻夷之國竊取會如何?”
李泰想了想舉了個例子說到。
之前還不覺得什麼,當聽到火藥之後,李世民頓時炸毛了。
這東西落在了別的國家手中那還得了?
“當真有如此嚴重?”
李泰緩緩地解釋道。
“農書學了便可懂得耕種,懂得耕種那人口數量便更多了。
兵法學了便能培養將軍,那敵將變得聰明瞭更加難以對抗。
那突厥的趙言德便是例子,不可讓他們太過聰明。”
李世民皺著眉頭想了很久,和親這麼多次。
不僅是假公主,陪著公主的還有很多種子,工匠等。
這些東西短期很難看見效果,不如火藥的危害那麼明顯。
而突厥趙言德則是一個很典型的窩囊廢。
趙言德本來是個中原人,戰亂北投頡利可汗。
本來突厥習俗簡單,治理簡單,但趙言德建議下加強可汗的權力,導致個個部落不滿。
頡利可汗,以及他的弟弟—突利可汗堪稱兩個臥龍鳳雛,兩人爭端不休。
兩個臥龍鳳雛,再加上趙言德,真的是三個臭皮匠湊在了一塊。
直接將東突厥埋下了敗亡的種子。
由此可見人才是多麼的重要。
想到這,李世民贊成的點頭,示意李泰繼續說下去。
得到了李世民的示意,李泰繼續說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兒臣以為,當以封禁一部分書籍,比如農書《齊民要術》等,兵書《孫子兵法》等,匠書《魯班書》···
這些書皆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應當加以封禁,不能隨意印刷,更不能被贈與他國。
除了書籍,工匠,種子,農牧耕種技術等等都不應該讓他國竊取。
否則任由讓他國竊取,豈不是對大唐百害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