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個東西弄出來了,但麻煩其實才剛開始。
比如怎麼將這個東西推廣天下,成本又是多少,人工,以及複雜程度。
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仔細的商議思考。
“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若是無事,那邊退朝!”李世民宣佈到!
等了一會,見百官無人站出來,李世民宣告道:“退朝。”
百官齊齊行禮道:“恭送陛下,陛下萬福。”
一天的朝會總算是結束了。
李泰鬆了口氣,午飯都沒吃,這就要回去吃晚飯了。
不過,好像自己還有一個雞蛋,伸進袖子,那個蛋依然是完好無損。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財富越多,責任也便越大。
此時,李泰有些明白身為君王沉重的責任感了。
時刻繃緊心神,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千萬人人的心。
唐朝可是有八千多萬的人口!!
風光無限的同時,也是如同山嶽一般沉重的重擔。
李泰有些感慨萬分的回到了府裡。
而李世民則是在思考曲轅犁和筒車這兩個東西能不能全國普及。
曲轅犁的普及其實非常的簡單。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只要將圖紙飛鴿傳書發往各府,各府在發往各城。
命令各府,各城,將曲轅圖的圖紙刻在石頭上,擺在城門口。
行人來往經過,再加上口口相傳,基本上不出三個月,整個大唐人人都知道了。
而且改起來也很簡單,可以直接用原來的直轅犁改就行了。
改動簡單,技術含量低,即使不識字,看圖也懂了。
這樣普及全國的速度非常的快,但筒車就不同了。
筒車的技術含量更高,製作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工匠和木頭,同時受地域限制。
木頭和工匠用宮裡的可以不算成本。
但是這東西需要時間,同時如果運過去,那還得馬匹等等...
最重要的是,大唐幾百萬戶人,幾千萬人口,這要造多少天車呢?
同時這玩意還是各消耗品,本身就是木頭做的,長期在水中浸泡,損壞率很高。
這簡直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光是馬蹄鐵就消耗了無數的錢糧,現在又來一個筒車。
不行,這樣弄下去,國庫根本承擔不了。
可如果不讓國庫承擔,又該怎麼普及這個東西呢??
這是個難題啊!
算了...還是去批改奏摺。
今日一整天有沒看奏摺,又懈怠朝政了。
喜歡李世民遺囑:李治,皇位是你哥的請大家收藏:()李世民遺囑:李治,皇位是你哥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