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無他,那本小冊子裡面的政治方案對他來說,誘惑實在太大,卻,若是日後能成功,那盡早進入河東並參加實施的人都將名垂千古。
亂世中,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在進行一場賭博,不同於賭錢,他們賭的是命,程昱留下無法去評判他的做法是對或者錯,然而,他至少願意去賭。
所以,第二天,他就向陳湛請辭,回東阿老家,把家人接來河東,程昱雙親皆已故去,家門又是寒門,所以想要舉家遷來不算是難事。程昱已經成家,有一個妻子,和一個15歲的兒子程武,也就是那個歷史上唯一一個戰敗趙雲的程武。歷史的程昱是141年出生的,那麼現在應該是46歲,不過咱擁有主角光環,程昱就年輕10歲吧)
送走程昱,陳湛返回太守府,鎮北將軍府沒設在河東,自然也不能設在河東的,而是在幽州治所j縣陳湛打算,把河東全權交給陳群,表奏朝廷,遷陳群為河東太守。若有變,陳湛可以依河東為根基,迅速控制司隸,爭取掌握主動。
“謝陛下。”陳群在太守府裡,接到了皇帝差小黃門送來的聖旨,等小黃門宣讀完聖旨後,陳群高聲道謝,然後接過聖旨,陳湛起身,笑呵呵的從懷裡摸出一個錦囊,塞到小黃門手裡“公公遠道而來,湛因公務繁忙,無法親身遠迎,這點小小的心意,請公公笑納。”
“將軍放心,張公公有交代,奴婢不敢妄為。既然將軍公務繁忙,那奴婢就先行告退,告辭。”雖說如此,但那小黃門卻把錦囊放進懷裡,隨後拱手告退了。
“子平,你送送公公。”招呼了陳齊一聲,陳齊應喏,對小黃門拱手道“公公,請。”
鎮北將軍府位於幽州治所j縣j縣便是後世的bj雖然如今的j縣不算發達,然而只要潛心經營,j縣絕對不輸於大漢任何一郡,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都把首都設在j縣也就是燕京,bj然而,現在的幽州卻戰亂不斷,而且還波及到冀州,徐州,青州。
中平四年,就在張溫討伐北宮伯玉失敗,而陳湛領軍討伐西涼韓遂時,張純與同郡張舉及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張純領軍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聚眾至十餘萬人,屯兵肥如,掠奪幽州、冀州。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
剛當上鎮北將軍的陳湛過幾天便接到皇帝的聖旨,要陳湛立刻領軍前往幽州,討伐張純張舉。陳湛一邊寫奏摺告訴皇帝會快,一邊讓十三妹帶密信給皇帝,希望皇帝給他五天時間整軍。
三軍整備,豈止五天,而且大軍才剛討伐西涼回來,這才幾天,又要出戰,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哎。”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內的軍營,軍營裡雖然安靜,不過巡邏計程車兵卻不在少數。
成公英也跟著陳湛來到河東,陳湛邀請他過來河東看一看,成公英欣然跟隨,不過陳湛想招攬成公英,但是成公英卻沒急著答應。站在陳湛身後的成公英這幾日算是大開眼界了,河東各地的百姓安居樂業,而且每個縣都有學堂,甚至沒村的學堂都在建設中。這在以前,他是不敢想象的,他絕不敢想會有官府出資供百姓讀書。
“將軍為何嘆氣?”
“天下戰亂不斷,張純張舉竟也大膽稱帝,這大漢啊,風雨飄搖。”聽到聲音,陳湛便知道是成公英。
“天數使然,將軍何必苦惱。”這個問題,成公英倒不好回答,要說大漢氣數已盡吧,種種跡象表明陳湛跟皇帝關系匪淺,要說大漢能撐得過,中興有望,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天數,天數。公英,若我為王,死不稱帝。”陳湛囔囔的說了一句話,卻把成公英雷了個外焦裡嫩,王?
嚇了一身冷汗的成公英看看四周,發現四周計程車兵都沒看向這邊,悄悄的對陳湛說了句“將軍慎言。”
“哼,聖上嘔心瀝血,只為能鏟除外戚和世家大族這兩股勢力,卻無法動其分毫,公英啊,你說這該如何是好啊?”
成公英並沒有回答陳湛的話,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次日一早,太守府大堂。
“諸位,今日召集諸位來此,是為了幾件大事,第一件事,便是今年,幽州張純張舉叛亂,膽大稱帝,湛身為鎮北將軍,討伐逆賊責無旁貸,召集諸位商議便是,湛應帶多少兵馬,除了北軍五校各個校尉司馬,該遣何將隨湛前往,才最符合河東的利益。我們既要保證河東百姓的安全,也要在河東留守一定數量的兵馬,以防不測。”太守府大堂,陳湛召集了在安邑的官員,以及河東各縣的一些主要官員,br縣令,縣尉等。這些人坐滿了整個大堂,連旁廳都開放出來,才堪堪坐下,陳湛坐於上座,對著堂下的文武說道。
陳群率先出列,陳群如今是河東當之無愧的第二人,而且陳群為人謙遜,對待下屬也即為真誠,深受河東文吏愛戴。“主公,張純部下多是農夫,山匪,大部分皆是烏合之眾,河東將士英勇善戰,百戰百勝,已然是天下精兵,在下認為,然而,張純聚眾約二十萬,還是應該多派些兵力,可遣二萬將士隨主公徵戰幽州。”陳群說的有板有眼,卻是,雖說數量上河東並不佔優勢,但是質量上河東卻是佔了便宜。
陳湛也點頭稱善,郭嘉則不以為然,等陳群回到座位後,郭嘉出列“主公,在下有一言。”
望向郭嘉,陳湛微笑地說道“奉孝請講。”
“主公,在下認為,主公帶一萬將士即可。”郭嘉此言一出,一些文官紛紛七言八嘴,有人不贊同郭嘉的建議,說一萬人不夠,有人則持懷疑態度。
陳湛也皺了下眉頭,不過他知道郭嘉此言必然有他的理由,便開口問道“呵呵,奉孝說話總喜歡說一半,不若把你的想法說出來,給大夥聽聽。”
微微一笑,郭嘉先朝大廳裡的同僚拱了下手,“諸位,據嘉得到的訊息,張純此人,曾為中山太守,中平四年,張溫領導烏桓突騎三千人討伐涼州馬騰、韓遂等人。張純曾自薦為將,張溫拒絕,反而以公孫瓚為將出擊。張純心生不憤,與同郡張舉及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張純領軍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聚眾至十餘萬人,屯兵肥如,掠奪幽州、冀州。生性反複無常,自大狂妄,目無王法,其部眾皆是烏合之眾,並無識兵之才,主公只需率一萬精兵,屯於j縣不出半年,其必驕縱,正所謂驕兵必敗,屆時主公只需一計,張純可滅之。何況,太史恭將軍率領的三萬預備役正在靈州,河東也只剩下一萬黑詡軍,若是出兵兩萬,勢必要募兵,且還要防守河東,募兵至少也得兩萬,如此一來,加上靈州的三萬將士,河東就要擁有六萬將士,且不說河東能養得起十萬大軍,就說朝堂之上的流言蜚語,擁兵自重,河東暫時是承受不住的。”
郭嘉說的有點天馬行空,在場的文武大多搖搖頭,對於郭嘉的說法並不認可,且不說張純是否是這樣的人,就算是,人家二十幾萬的軍隊,就算是烏合之眾,一萬精兵也太過兇險。不過他們倒是好奇郭嘉最後說的一計是什麼計策。當然,郭嘉沒說,而是說完後就看著陳湛。
“奉孝且先坐下,待我思量一番。”揮揮手,示意郭嘉先坐下休息,郭嘉拱手,回到座位,他該說的已經說了,至於陳湛採不採用是陳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