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
刑部:掌管法律、刑獄等事務;
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長官稱“部長”,副長官稱“部佐”。”
“如此一來,政令便直接有效多了。”陳群開口說道。
“確實是的,這只是一個開頭,日後還有一些補充,也希望諸位有什麼建議也要提出來。當然,這也是一次試水,如果一兩年內行不通,就撤去。”陳湛道,頓了頓,又說道“我暫時議定各部人選,諸位聽一下,覺得行的話,開春便實施。吏部部長由長文兄擔任,部佐長文兄選個助手協助。”
“喏”。
“禮部就讓高欣擔任,高欣正在北海,部佐就讓管錄擔任。”管錄也是二百先生之一,在安邑擔任縣丞,是鐘繇的助手。
“阿湛,你把我得力助手給叫走了,我怎麼辦。”鐘繇苦著臉說道。
“哈,別急,戶部部長就讓元常兄擔任吧。”
“哦,原來如此,應下便是。”鐘繇說道。
“兵部部長就由陳清擔任。”
“喏。”在洛陽趕回來的陳清起身應道。
“刑部就由莊初擔任。洛陽醉仙坊就派得力之人前往吧。”
“喏。”同樣從洛陽回來的莊初起身說道。
“工部由鐘覽擔任,邊越佐之。”
“喏。”老八和老十起身應喏。
“調李識來擔任安邑縣令,事情就是這樣了,諸位有何疑問建議,可以提出來,大家商議。”
眾人在太守府商量了一天,總算敲定此事。並決定,來年開春,就在河東實施,官職變化引起的一系列變動就不一一闡述。
如今太史慈張遼六人分別被認命為軍候,統領五百人馬。
郭嘉為左軍師,賴章為右軍師。而魂靈衛則由賴章統領,本來想交給郭嘉,不過郭嘉表示自己生性懶散,不想再管這些徒增煩惱。賴章只好苦著臉接下來。
今年也有一些有意義的事發生的,比如,由蔡邕主持的熹平石徑終於刻成,《熹平石經》刻於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東漢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後立於當時的漢魏洛陽城開陽門外洛陽太學所在地太學遺址在今河南偃師朱家圪牆村)。
東漢時期漢靈帝為了維護統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經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經《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抄刻成石書,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塊石碑。每塊石碑高3米多,寬1米多。
太學就是當時的國立大學,所以人們又稱這部書為《太學石經》。這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是用隸書一體寫成,字型方平正直、中規人矩,極為有名,故也稱為《一字石經》。
後來因為戰亂,有些失去,僅有一些儲存下來。讓一些歷史學者頗為可惜。
熹平石徑的刻成,讓蔡邕徹底休閑下來,陳湛邀請蔡邕前來河東做客,蔡邕欣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