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的土豆,收了一萬多斤,這訊息就像風一樣,飛快的傳遍了周圍的各大城鎮。
因為知道姜家的土豆,是小世子無意間,在山上發現的。
這不,雖然第一年錯過了,不過第二年,姜家的一萬斤土豆全部重新發芽之後,附近的村民愣是沒事兒來參觀,然後在周圍的山上,果然發現了不少。
重新回到安寧村的第一年,一萬斤土豆一個不留,全部種下,在靈泉水和足夠的綠肥下,收了快十萬斤土豆!
這十萬斤土豆,他們又留下了一萬斤,給京城拉了一萬斤,表示這個是種的,不是吃的,成縣也送了一萬斤,剩下的全部賣出去了。
不過,有一個條件,是隻賣給農戶,並且教他們怎麼種,每戶人最多可以買五百斤,差不多可以種一兩畝地。
第二年,他們種了九千斤土豆,依舊收穫頗豐,不過這次就不著急了,附近農戶都是大豐收,然後又賣給了更遠的地方。
京城和成縣香木村兩處地方,也是大豐收,數萬斤的土豆,足夠普及到更多的地方。
而接下來,就是關於土豆各種的吃法了。
臨石城開了一家土豆飯館,全是賣的各種土豆做的好吃的。
酸辣土豆絲,土豆燉臘肉,軟綿的土豆泥,乾鍋土豆片,薯片薯條炸薯餅,最重要的,還是土豆做的粉條。
姜家七八萬斤土豆,自家留了兩萬斤,一萬斤是第二年的種子,一萬斤大家平時吃的。
畢竟姜家可不止他們家幾個人,還有五百禁軍,和上百僱工呢。
剩下的土豆,全部賣給劉澤了。
既可以把土豆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更多吃法,也可以賺錢養家餬口。
反正目前除了劉澤,家裡也沒其他人有心思幹這個。
這不,短短一年多,邊關一帶,人人都知道臨石城的土豆快餐店,特意加上土豆兩個字,主要是為了讓人家更清楚,一目瞭然。
至於土氣什麼的,不重要。
而且店裡除了各種烹飪炸炒等,還有改良版的漢堡啊,三明治啊什麼的,用麵包片夾了各種食材,拿上就能吃的那種。
不過換了個名字,叫夾饃,就是在饃裡夾上各種食材,有純素菜的,有肉菜一起的,提前做好,任君挑選。
這個在邊關往來商人比較多的城市,不得不說是太方便了。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菜餚定價並不高,土豆產量豐富,一開始劉澤定的就是中低端消費。
當然,等以後土豆更多,到處都普及了,他再慢慢弄貴一點的東西也不遲。
這店鋪一開張就生意興隆,要不是劉澤算計著每天只能消耗多少土豆,吃完就沒有了,估計這店還沒法一年四季都開張。
畢竟劉澤也只是買了姜家的幾萬斤土豆。
不過有這麼一家店鋪,對劉澤來說也足夠養家了,畢竟他還有一支商隊。
成親的時候,倩姨也送了夫妻倆很多鋪子,都不需要打理,每年年底送錢過來就行。
小雪現在沒事的時候,還是會做繡品,這幾年可能是心情更沉澱了,手藝提高了很多,繡品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收入一點都不比劉澤的快餐店少。
而且小雪的嫁妝也不少,有田有地,還有京城的商鋪和一個莊子什麼的,就不用一一細說了,畢竟京城那邊的東西,他們也都沒見過呢。
何況劉澤也不會去用小雪的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