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的生意,比小米以為的還要好。
早上巳時中,也就是十點開始營業,在這之前就是買菜處理等準備工作。
早上忙完了,下午就輕鬆多了,楊廚師煮粉條,王管事收錢,一個小二上菜,一個小二洗碗。
匾額也換成了‘劉氏麻辣燙’,還專門在飯館門口,砌了一個灶,直接把灶臺搬到前面來了,完全不需要保密什麼的。
這玩意兒,毫無技術含量,至少對楊師傅來說,但凡有點兒真本事的廚子,多吃兩碗麻辣燙,都能把香料琢磨出來。
既然如此,何必要遮遮掩掩的,就弄到外面來,不說香飄十里,至少這條街上,從這頭到那頭,都能聞得到香味。
衝著香味來的客人也不少呢,還有一些看衣著,家裡還不錯的客人,也願意來嘗一嘗。
王福當即把二樓重新收拾出來,可以招待的客人瞬間增加一倍。
有時候忙了,姜虎就去幫忙洗碗,兩個小二一起在前面幫忙。
不過也就正飯點那一會兒忙不過來,需要幫忙,之後就閒了。
因為流程比較簡單,麻辣燙在第一天的磨合之後,就走上正軌,就是沒有王福一直守著都行。
所以這幾天,王福也確實找機會,領著姜家一家,在城裡走了幾趟,主要是帶他們熟悉熟悉,之後大家想去哪兒,自己去就行。
姜裕在房中溫習了一個時辰功課,距離院試只有四天了,雖然走之前,夫子叮囑過,不用急功近利,但他還是有認真溫習功課。
放下書,一轉頭才發現,旁邊書桌前的劉澤不見了,姜裕搖頭,不出意外的話,十有八九是找小雪去了。
他也不是小孩子了,劉澤對小雪的小心思,他心知肚明,曾經還私底下找過劉澤。
劉澤自然是大方承認,表示等小雪長大了,就會讓爹孃上門提親。
姜裕當然也問過,如果劉澤爹孃不同意怎麼辦?
畢竟,不管兩家現在關係如何,他們之間的身份差距,總歸是擺在那裡的。
想到自己第一次去劉家……
姜裕輕嘆一口氣,任誰也想不到,劉家居然是官宦之家,難怪當年乾旱的時候,劉澤爹孃一直留縣城,即便知道福安村有水源,也沒來過。
而這麼多年,劉家卻一直以普通商人的身份,跟姜家往來。
好吧,雖然劉澤孃親那邊是商人世家,劉夫人也確實一直經商。
只是全家就他一個人知道真相,為了讓爹孃跟劉家往來不至於太生疏,他還不得不假裝不知道。
這也是當初劉夫人和劉大人主動要求的。
用劉大人的話來講,告訴他,是因為他是姜家長子,告知他,也算是沒有故意對姜家隱瞞。
而不告知其他人,是為了避免大家相處時,過於拘謹。
這倒也是,爹孃如果知道劉澤是縣令大人的次子,哪裡敢像對自己孩子一樣,該吃吃該說說,怕不是要直接供起來。
更別說劉爺爺還是縣令的父親了。
瞞著家裡人,確實比告訴他們實話要好。
也正是因為知道劉澤的身份,所以當劉澤承認自己心意的時候,他也問過,若是劉大人和劉夫人不同意,又該如何?
畢竟小雪和劉澤的身份,真的是天壤之別。
不過劉澤有一句話倒是讓他稍微放心。
劉澤說,他只是次子,又不是長子;他大哥劉青峰比他出色得多,身體還好,不出意外的話,明年鄉試,必定能拿到名次。
有大哥繼承父親的衣缽,他這個身體差,勉強養活的次子,其實只要能活著,爹孃就滿足了。
若是爹孃還有什麼期待,這不是下面還有個三歲幼弟嗎?
到時候大哥入朝為官,弟弟接手孃親的生意,他就算入贅姜家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