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活也是會上癮的,尤其是收穫滿滿地時候。
前兩天又下了一場雨,大概就是因為這場雨,春筍猶如小草一般,紛紛鑽了出來。
泥土還是溼潤的,用小鋤頭輕輕挖開,再用手一掰,
就可以整個折斷。
姐妹倆上山不到半個時辰,揹簍就裝滿了。
小米一看,這可不行。
“二姐,你先挖,我來把這些筍殼先剝了,咱們直接帶竹筍回去,不然這一揹簍,也裝不了多少。”
小雪的揹簍也滿了,
聽小米這樣說,就把自己的揹簍拖了過來,把裡面的竹筍直接倒在小米麵前。
“那你先剝,我再去到處看看,不過剝了殼容易變色,我們待會兒先拿回家用水泡上,然後再去挖野蔥。”
小米已經坐在了地上:“好。”
周圍這一片已經挖完了,小雪就去了稍遠一點的地方。
等小雪走遠後,小米眼珠子一轉,就挪開了屁股,然後用小鋤頭挖了起來。
她空間裡有那種大竹子,還沒有這種小斑竹呢。
剛才坐下的時候,摸到旁邊有一個剛剛冒出來的小尖尖,挖了兩下,果然是竹筍。
不過這一次,她沒有直接掰斷,而是一直往下挖,
挖了很深才終於挖到根鬚,然後才直接連同根鬚一起,
全部挖出來放到空間。
只要這麼一根,就可以在空間自由發展,她也完全不用管。
之前那種大竹子的筍,空間裡已經攢了很多,有新鮮的,也有曬乾的,她也經常拿出來吃。
只要是家裡有的東西,她都會經常跟空間裡的交換,也讓大家吃吃空間裡的味道。
不得不說,空間裡的東西,不管是從味道還是口感方面,確實更好吃一些,而且很容易分辨出來。
從小米能夠自己走路開始,家裡的東西,就經常會突然吃到一頓更好吃的。
然而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被人懷疑過。
大概,這就是習慣成自然吧。
小竹筍收進空間,
重新把那個坑填上,小米就開始剝筍殼了。
上午已經有了經驗,這會兒剝起來就更順手了。
竹筍倒在地上,剝出來的筍肉放在揹簍裡,沒一會兒,旁邊就堆了一堆筍殼,筍肉卻沒多少。
為了避免筍肉變黑,小米在筍肉上撒了一點靈泉水,誰知道沒一會兒,就發現有螞蟻甲蟲等往這邊來。
嚇得她連忙把揹簍提起來,將所有筍殼堆在一起,把揹簍放在上面,儘量跟地面隔開。
又在稍微遠點的地方,重新放了一些靈泉水,專門吸引那些小蟲子的注意力。
姜小雪沒多久,就又揹著一揹簍竹筍回來了,這竹筍確實很多,想要挖完根本不可能!
挖竹筍,比剝筍殼還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