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瘟疫蔓延,京中必定要派人前往賑災。
早朝的時候,女皇問有誰願意前往南方賑災,以解君憂?
下面的官員戰戰兢兢,唯恐被女皇派去南方。
一時,大殿上各個官員安靜如雞,誰也不肯出頭。
女皇面色不虞,看了右相一眼。
右相趙夔站出來說道:“孟內史精通醫術,之前在天花疫病中,舉措頗為得力,臣舉薦孟內史前往賑災,必定能攻克瘟疫。”
蕭瑾瑜心中將趙夔罵個半死,他個鱉孫,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有利益的時候錙銖必較,沒有利益的時候,又將娘子推出來。
去年娘子工作得力,又推出接種牛痘之法,冬季賑災,儲備糧運輸得當,哪一樣都應得到獎賞。可母皇並未獎賞娘子,她讓娘子當牛做馬,卻絲毫不給娘子任何好處,甚至連個說法都沒有,如此行事,實在讓人不齒。
蕭瑾瑜看了趙御史一眼,他便站出來反駁道:“臣反對,臣認為右相的提議不妥,孟內史每日排程儲備糧救災,事務繁忙耽誤不得。若是讓她離京前往災區賑災,京內儲備糧這塊兒缺少全面統籌,恐怕會耽誤那邊救災。”
右相那邊的人便站出來附議他,請孟縈前往災區賑災。說來說去就是孟縈本身精通醫術,之前預防天花有功,有防治疫病的經驗,另外她雖官階不高,到身為睿親王妃,又是兩位公主之母,身份貴重,她前往災區定能安撫民心,一舉攻克瘟疫。
蕭瑾瑜聽了,簡直要氣得吐血。他自然不想孟縈有任何閃失,這種情況下,若是娘子去了災區,能不能回來就兩說了。
於是,不得已,他便自薦前往災區賑災,以換孟縈留在京中。
對比孟縈,女皇當然更心疼蕭瑾瑜。再說了,若是孟縈死於瘟疫,正好解了她的一塊心病,她就不用出手弄死孟縈,也省了將來長歌和長平倆恨她。
孟縈前往救災已成定局。
不過賑災之前,孟縈提了幾個條件,她知道此行必定兇險重重。她也害怕,因為南方的瘟疫到底是什麼病毒引起的,她並不清楚,再說了,現在又沒有抗生素,怎麼治療還有得頭疼。
孟縈的條件就是,首先,她要辭去治粟內史的職務,擔任欽差大臣。她必須保證足夠的權利,別人肯聽她的,才會配合她的指揮。
其次,她準備疏散災民,將他們安置到願意接收的各個道州,安置費用由國庫支出。若是國庫無法支出,便由各道州用鹽鐵稅代替。具體安置方案,另有摺子上奏。
她其實也是有私心的,瘟疫當前,哪有道州肯接收可能帶有瘟疫的流民?她想讓這些為了求生的人主動願意去隴右道的邊城,幫助元郎建設邊城。
她雖沒去過西北,但看過西北的地理志,聽簡然和衛慎行講過西北的地貌、氣候和人文。西北天地廣闊,地廣人稀,只是由於戰爭頻發,這才留不住人。若是有足夠的人幫忙開發,西北定能富饒起來。
再次,孟縈要調太醫院太醫隨行,這些太醫歸她管束,太醫署必須保證藥材供給到位,藥材供應以賑災優先。
第四,賑災成功後,她要調去隴右道任職,若是不任職,隨軍也可。反正就是要開長安城,她準備去陪她的元郎,將西北建設起來,那是她保命的根據地。
孟縈提出的這幾個條件並不嚴苛,只是,女皇並不想孟縈去西北與定國公匯合,就怕她離了長安,完全失了控制。不過,她父親和孩子們必須留在長安,她總不能捨下他們吧!就目前這種緊急情況,女皇只好答應了孟縈的四個條件。
救災走得急,幸好孟縈提前做了準備,簡然和歐陽冉隨行。整個孟府都交到了蕭瑾瑜手中,孩子們和父親都由他照看。
蕭瑾瑜知道孟縈的賑災之行,完全是無妄之災,是因為他的緣故,娘子才有此劫。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會照顧好父親和孩子們。
本來太郎君孟翕本和想要和孟縈一起前往災區,孟縈想到爹爹上輩子就死於瘟疫,更加不敢讓他隨行。再說,孩子們都留在長安,平日裡蕭瑾瑜要上衙,家中不能無人照應。最後,孟縈說服他留在長安,照看好孩子們。
他們帶著賑災的藥草、肥皂和孟縈提前讓人趕做出來的口罩,上船之後,一路疾行,路上花了十來天時間才趕到救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