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國一大早的就趕到了刺桐市裡。
在這裡,他首先去看望了母親李環。
“兒啊,你這次過來請假了嗎?”李環一見面就問。
楊興國頭皮一緊,趕緊說:“請了,不請怎麼能出來呢?要是真的不辭而別,估計你們現在早就接到通知了。”
李環心想也是,便沒有繼續在請假這件事情上刁難楊興國。
“兒啊,你可得好好的給人家辦事。做領導的也不容易,這要是搞砸了,那影響的可不是一兩個人。”
這斷時間,李環也是知道了老江是何許人也,因此她也對這件事上心了起來。在小老百姓家裡,村長都是了不得的官,更何況於市長。
楊興國本來還想告訴他自己拿到乾股的事情,看來只好做罷,不然會被母親揪耳朵的,他只得應下:“阿母,我省得!”
“那就好,我們做人可要本份,做事要踏實。”母親絮絮叨叨,似乎有永遠說不完的交代。
“做事踏實?”楊興國在心裡唸叨著,“呵呵,看來要對不起丁先生了。”
原來,楊興國已經想到一個鞋子的品牌名,那就是安踏。
安踏,是中國一家知名的品牌體育用品企業,主要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運動服飾,包括“安踏“品牌的運動鞋類及服裝。公司在1994年成立,總部設在泉州jj市,主席為丁世忠先生。
既然這次要插手提高鞋廠的銷量,那麼就必然要有品牌,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隨便取個“晉江鞋”一樣,這樣子的名字地域性太強了,出了刺桐市也許就沒人知道這個地名。
說起安踏,外人對安的印象就是有錢、運動範。
說他有錢,是因為他一直大把把投入,花錢打廣告、做專業的門店、請大牌明星代言,全方位的狂轟爛炸,硬是生生的炸出一個國際品牌出來。
說他有動動範,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將產品定位在運動方面,哪怕是後來其改變定位,轉而進行多元化開發,開發服裝、運動器械之類的,也還全部是在運動類裡打轉。
提到安踏,就不得不說起丁世忠先生。
1994年,他第一次將安踏這個牌子掛到了自家的小作坊門口,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當地人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丁先生只有500萬,他就敢做1000萬的生意。
說的就是丁先生率先採取了自上而下的銷售模式,花全部身家在央視上投廣告,而且口號吹得特別的響,說白點就是吹牛!
還別說,在九十年代,人們對於上了電視的產品,是有一種盲目的信任的,以致於一時之間安踏的名號傳遍大江南北,銷量蒸蒸日上。
有了銷量,自然就又有了收入,這資金流水自然回流。
利用回流之後的資金,他果斷的採取了擴大規模、投資裝置,打造越來越多的專賣店,繼續請更大牌的明星代言。
如此反覆,公司的業績也就在這麼一圈圈的吹牛之中不斷的膨脹。
這些手段,放在21世紀,那可能是稀鬆平常,可是放在九十年代,那可是開創了品牌打造的標準流程,甚至有好事者為此取了個名字“丁一流”,意為丁世忠先生的品牌操作一波流。
晉江很小,比一個常規縣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