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織布三)
太平寨派出去的商隊陸續地回轉了來,便是往最遠處的蜀地的商隊,也順利地回歸,他們按照許雲起的要求,在賣出太平寨的商品之時,也帶回來了眾多的各地特産。
只是,大家都奇怪地發現,往西夏和臨潢府去的商隊,帶回來的都是成捲成卷的羊毛,這些羊毛從商隊的馬車上裝得一個個如同小山一般得高大,堆放到地上的時候,也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而從涼州回來的商隊,帶的卻都是棉花,這些棉花最早在秦漢時期便從西亞傳到了西域,南北朝時期,便已然在河西走廊和隴右地區大面積地種植了,涼州正是棉花及棉織物最大的集散中心。
最後,從蜀中回來的商隊,帶來的是蜀布和蜀錦,蜀布是用木棉織出來的,帶著光澤,十分漂亮。
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許雲起收集這麼多的棉花和羊毛來做什麼,直到看見她用這些羊毛與棉花紡成線,又做成布,才恍然大悟。
實際上,此時在中原地區,做成衣服的布料不過是兩種,一種是絲綢,一種是麻布。至於棉布,那還需要從涼州及西域買賣;對於北方的草原民族來說,大多數穿的還是毛皮剪裁出來的衣服,也有用羊毛紡成線再製成布的,但是由於過於麻煩,穿的人並不多。
所以,絲綢與麻布還是中原地區最常見的面料,只是富人家才會有絲綢,而穿人只能穿麻衣。
麻布相對於棉布來說,夏天的時候雖然涼爽,但是在氣溫稍低的時候,便又因為透風的緣故,並不保暖。另外,麻布也遠不如棉布柔.軟。
從很早開始,許雲起便一直想著要讓尋常人家都穿得起棉布衣裳,而不是如現在這般,只有有錢人家,才買得到棉布。
“我要讓天下人都穿得起棉布!”許雲起對著許八郎和劉賀道。
在研製一個新産品的時候,這兩個人是她最得力的助手。
許八郎卻道:“可是這棉花在咱們這邊,並沒有人種呀?”
許雲起道:“我們可以先往隴右那邊收購棉花,同時也鼓勵大家種植棉花,只要是咱們的棉布能夠行銷天下,還怕沒有人種棉花嗎?”
許八郎和劉賀一起點著頭,劉賀道:“那麼,這些羊毛呢?”
“呵呵,羊毛可以做毛線,織成毛衣呀?”
“毛線?毛衣?”許八郎和劉賀卻是聞所未聞,兩個人都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一般。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許雲起也不想多做解釋,如今她要做的是以機械化來織布,以求以最少的人工,做出最多的産品,把棉布的成本降到最低,這樣才能夠做到棉布走進尋常百姓家。
好在穿越前她在學機械的時候,織布機是作為最原始的一套機械設計,早就印在了她的腦海中,她可以隨手畫出一套織布機的圖紙來,從棉花的打籽到清潔,再從紡紗機到織布機,這一整套的裝置原理,她都瞭然於心。將棉布製出來,最後才是染色。
主意打定以後,許雲起便全身心地投身到了這種新式機械的研製之中,這令她覺得好像又是回到了學生時代,好像是在做著畢業設計。
只花了一個月的功夫,一套簡易的紡紗機和織布機便製作了出來,當然,這些機械也是需要用電來提供動力的。
當第一批又細又密又均勻的白棉布織出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興奮不已。
從涼州買回來的棉花全部用完,一共出了五百匹布,而令所有人為之驚嘆的除了這些棉布布質的實在太好,並且不差於絲綢之外,更驚嘆的織布機的速度,若是平常的手工織布機織布,這五百匹布如何也要上百人,沒日沒夜地織上一個多月。而許雲想製造出來的織布機,總共也就是五個人,只用了五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