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氣勢,乃是棋手棋力達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衍生出的一種強磁場。
這種磁場弱一點的可以提高棋手的精神狀態,使其棋力大進;厲害一點的就可以影響到對手,令其產生幻覺。
然而,在蘇玥緩緩講述中,姜凡三人發現氣勢的奧秘根本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簡單。
氣勢一詞最早出現於鬼谷子這本著作。
鬼谷子大神的事蹟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這傢伙幾乎無所不會,無論是陰陽、兵法、謀略、雜學都貫徹天地。
就是他,最早對氣勢有了研究。
據說,蘇玥知道的這些氣勢境界劃分就跟鬼谷子有很深的淵源。
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古人就已經對氣勢研究頗深。
總的來說,蘇玥所知的氣勢境界由低到高,共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境界叫做道種境。
這個道種可不是那什麼道心種魔大法中的道種,而是一枚精神力種子。
佛教中稱之為能產生佛果的種子。
唐朝魏靜的序中曾道:“心珠道種,瑩七浄以交輝;戒月悲花,耿三空而列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道種境是氣勢的初生階段,即便古人也沒搞清楚氣勢是怎麼產生的,只有記錄。
言明這是人類在經過某種特殊狀態後,生出自信,在這種自信的長期催化下,就有機率產生道種。
而棋手就是最容易產生道種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棋手在經過長期,專業的訓練後,棋力漸深,對弈中勝率大漲,自然信心倍增。
在這種環境下,要比其他藝業更容易產生道種。
到了後來,其他藝業式微,道種就成了棋道的專有名詞。
有了第一個境界,第二個境界迷霧境就相對好解釋了。
當道種形成,會逐漸從虛幻凝實,最終萌發,就產生了氣勢。
在精神世界中,氣勢則是以氣霧形式存在。
到了這個境界,氣勢就變成了一個累積的階段。
而對剛進入這個境界的人來說,即便領悟了氣勢,也能使用,但對於這個累積方式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路線。
顯得很是茫然,就好像迷霧,捉不住,摸不著。
所以,這個階段才會被稱之為迷霧境。
這也是棋手一個分水嶺,有些人踏入迷霧境後可能一輩子都摸索不出來氣勢提高的辦法,精神力增長緩慢,也就一輩子卡在了這個關卡。
但總有一些天資聰穎之輩,就摸索出了增進精神力的辦法,這樣子,霧狀的精神力在長時間的量變積累下形成質變。
然後第三個境界就應運而生,那就是歸海境。
到了這個境界,精神氣霧就會逐漸凝聚,變成液體。
而歸海境寓意就是萬流歸海。
精神力就好比萬千溪流終要歸於大海,同樣是一個累積階段。
不過相對於迷霧境,歸海境的棋手就有了目標,知道該如何鍛鍊精神力,並且液態的精神力也要比氣態的精神力強橫數倍。
能達到這個境界的棋手,在整個世界上都是極為稀少的,每一個都強橫無比。
單單一個歸海境就已經很厲害了,至於最後一個境界凝真境就更可怕了。
當液態的精神力達到極限歸海境就到了終點,然而總有些異能人士,在這種極限下會再次做出突破。
也就是將液態的精神力凝成固態的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