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暖在李容怡的府中閒的不行,加上做的點心不賴,就吃了不少,這會兒吃中午飯一點不餓,但還是裝模作樣的小口小口吃著,她道:“跟小禾去茶樓聽書了,說書先生說的故事可有趣了,吃完飯我還要去,二伯要一起嗎?”
蘇暖為了找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也是拼了。
嘴上說著一起去,其實心裡在不停的吶喊:我開玩笑的,別去,千萬別跟著去,拜託了!
她不是嫌棄蘇老二跟著,而是下午她還要去做正事呢,去小一些的醫館,逮病人醫治,她現在可缺善心值了,可不想到時候裸奔。
蘇老二想了下,在蘇暖不知名的目光中搖了搖頭,說道:“二伯就不去了,一會兒和小剛有事做呢。”
他說的事就是買買買,好不容易來一趟府城,不得買些稀奇玩意帶回去給孩子們玩玩。
逛街時他看見不少好看的頭飾和頭繩,還有首飾,都是小攤小販是上擺的,不怎麼貴,他想多買一點回去給悅悅和娘子,自然少不了蘇暖的。
窮習慣了,家裡賺的錢再多,蘇老二也捨不得大手大腳的花銀子,只敢買小攤小販上面的小玩意,那些個看起來就很高大尚的鋪子從來沒進去過。
“好,那二伯你去吧。”蘇暖鬆了口氣,深怕蘇老二反悔跟著一起。
蘇老二點點頭,不忘叮囑,“暖寶不和小禾要亂跑,不要走人少的街道,以免被拐走了。”
拐小孩事件無論到了哪裡都有,特別是古代這種奴隸制的國家,就更多了。
拐去的孩子可以賣到牙行,而有些牙行壓根不會問孩子的出處。
孩子被拐事件層出不窮,靈光縣的告示上貼了不少,蘇老二進楠州府時閒馬車裡太悶,坐到了馬車外,經過城門時瞧見了牆上貼著的孩子被拐事件。
每次蘇暖和小禾兩小孩外出時他就格外擔憂,不停的在兩人耳邊唸叨,蘇暖聽的耳朵都起繭子了。
不過每次都有把這話放進心裡,格外注意周遭的人群,她不是真正的小孩子,警惕心非常重。
蘇暖認真的點點小腦袋道:“我曉得的二伯,沒有往人少的地方走。”
“曉得就好。”蘇老二還是忍不住叮囑,“出門在外注意安全。”
暖寶是個有主見的,瞧著有自己的事要做,他不好跟著,但每次她出門,蘇老二就擔心不已,可沒辦法,除了叮囑以為,什麼也做不了。
蘇老三也對蘇暖道:“別人給的東西千萬莫吃,不用隨便跟人走,丟了可難回來。”
她不是小孩子蘇老三知道,可她的童年自個缺少了很多陪伴,此刻想彌補回來。
“我知道的,爹爹。”爹爹二字叫的越發順溜,和剛來時的叫的拗口,這會兒適應了許多。
三人難得有聚在一起吃飯的安然環境,不免嘮起嗑來,說一些有的沒的。
蘇老三和蘇老二許久未見,一點兒不顯陌生,許是身上流淌著親人的骨血所至,聊的很是投機。
大人嘛,有說不完的話題,到是蘇暖這個小屁孩插不上嘴,肚子又不餓,坐在飯桌上無聊死了。
不過她沒有提前走,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飯,可不想走了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