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她可得罪不起。
聽了蕭穆春的問題以後,王教授耐心的解答了挺多。
內容大概是這種話是不可信,無稽之談。
就算真的有人因為吃了薺菜以後發生了這種情況,也可能只是巧合,也可能只是個別現象,就像有人對某種東西過敏,就會有反應,不過敏的人就沒事,這是因人而異的個例。
也說明了體質不同,結果就不同,千人千樣,同一種東西也並不能對所有人都能產生同樣的結果。
“那到底能不能吃?”蕭穆春覺得快被她給繞暈了,“能還是不能,你說簡單點。”
鬧心,說那麼多,卻沒一句是確切的答案。
給你打電話就是想要證實一下的,不是來聽你分析體質的。
怎麼就不能簡練點,確切點的給個答案呢,要個答案怎麼就那麼難。
如果不是因為對方是醫生,他真有點壓不住火,要罵人了。
被蕭穆春如此逼問,王教授也特別緊張,在那邊抬手擦了擦汗。
簡單點?簡單的了嗎。
別說蕭穆春暈,王教授自己都覺得是懵的,正睡著被一個電話叫起來,還是頂頭上司的大BOSS,做過那麼多場報告的她都感覺現在自己說話已經不太通順了,沒有前言不搭後語已經不錯了。
換做別的患者問這麼沒水準的問題,她保準一句懟回去:吃不吃,自己看著辦,這麼大人沒有辨別的能力嗎?
本來這種民間說法的問題就沒什麼標準答案的,跟你說能吃,萬一有問題你非賴在這上面,醫生不是自找麻煩嗎?
說不能吃,好像又跟相信科學的理論相悖了,因為都說了無稽之談嘛。
既然無稽之談,為什麼不可吃。
說可以吃,萬一有問題,或者是因為吃了別的東西導致了沒奶,你也賴到這上面來怎麼辦。
所以這問題沒答案,就是個無限的迴圈。
吃不吃,自己拿主意,看著辦,反正能不能吃的問題,已經給你分析透了,自己拿主意唄。
可是對方不是其他患者,是蕭穆春啊。
王教授哪裡敢懟,小心翼翼的,“保險起見,存疑的東西還是不要入口了。”
如果擔心,那就別吃,這樣的話,你好我好大家好。
美食千千萬,何必非得吃那一口呢?
還大半夜的非得逼著她給個定論到底能不能吃。
“那如果已經吃了呢?”蕭穆春有些訕訕的,再問了一句。
“啊?”王教授似乎也挺驚訝的,“吃過啦。”
怪不得非要讓她說,原來是已經吃過了,吃都吃過了,再問不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