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兩把槍都折疊了,花榮和她分別將槍藏在身上。
眾頭領俱各得令去了。
此是正月初頭。
大名梁中書喚過李成,聞達,王太守等一幹官員商議放燈一事。
梁中書道:“年例城中大張燈火,慶賀二宵,與民同樂,全似東京體例;如今被梁山泊賊人兩次侵境,只恐放燈因而惹禍。”
“下官意欲往歇放燈,你眾官心下如何計議?”
聞達便道:“想此賊人潛地退去,沒頭告示亂貼,此是計窮,必無立意,相公何必多慮?”
“若還今年不放燈時,這廝們細作探知,必然被他恥笑。可以傳下鈞旨曉示居民,比上年多設花燈,添扮社火,市中心添搭兩座鰲山,依照東京體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
“教府尹點視居民勿令缺少;相公親自行春,務要與民同樂。聞某親領一彪軍馬出城,去飛虎峪駐紮,以防賊人奸計,再著李都監親引鐵馬軍,城巡邏,勿令居民驚擾。”
梁中書見說大喜。
眾官商議已定,隨即出榜曉諭居民。
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沖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只聽放燈。
都來趕趁。
在城坊隅巷陌該管廂官每日點視,只得裝扮社火;豪富之家催促懸掛花燈。
遠者三二百買,近者也過百十裡之外,便有客商,年年將燈到城貨賣。
家家門前紮起燈柵,都要賽掛好燈,巧樣煙火。
戶內縛起山棚,擺放五色屏風炮燈,四邊都掛名人書畫並奇異骨董玩器之物。
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點燈。
大名府留守司州橋邊搭起一座鰲山,上面盤紅黃大龍兩條,每片麟甲上點燈一盞,口噴淨水。
去州橋河內周圍上下點燈不計其數。
銅佛寺前紮起一座鰲山,上面盤青龍一條,週迴也有千百盞花燈。
翠雲樓前也紮起一座鰲山,上面盤著一條白龍,四面燈火,不計其數。
原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
上有三簷滴水,雕樑繡柱,極是造得好;
樓上樓下,有百十處閣子,終朝鼓樂喧天,每日笙歌聒耳。
城中各處宮觀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設燈火,慶賀豐年。
那梁山泊探細人,得了這個訊息,報上山來。
吳用得知大喜,去對宋江說知備細。
宋江便要親自領兵去打大名。
安道全諫曰:“將軍瘡口未完,切不可輕動;稍若怒氣相侵,實難痊可。”
吳用道:“小生替哥哥走一遭。”
隨即與鐵面孔目裴宣點撥七路軍馬:
第一隊,大刀關勝引領宣贊,郝思文為前部,鎮三山黃信在後策應,都是馬軍。
第二隊,雙鞭呼延灼引領韓滔,彭圯為前部,病尉遲孫立在後策應,都是馬軍。
第三隊,霹靂火秦明引領歐鵬,燕青為前部,跳澗虎陳達在後策應,都是馬軍。
第四隊調步軍師頭領沒遮攔穆弘將引杜興,鄭天壽。
第五隊,步軍頭領黑旋風李逵將引李立,曹正。
第六隊,步軍頭領插翅虎雷橫將引施恩,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