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有了幾個古怪的想法。”
“你要聽聽嗎?”
“藍夢。”
......
站在阿歷克賽的角度看,想要說服恩格萊恩,乃至任何一個北地蠻人都不算困難——人天生就嚮往美好,渴望舒適。
若是一直呆在諾爾夫沒有出去過就罷了,井底之蛙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反而更能容易堅持己見,難以說服。畢竟光憑語言的描繪,在阿歷克賽被明確牴觸的前提下,無知的青蛙是很難憑藉隻言片語去想象出外界的繁華的,因此,所謂的許諾也就變成了一堆毫無吸引力的垃圾。
但恩格萊恩不同,他具備了被說服的基本條件。
儘管他是被當作奴隸捕捉了出去,但王國溫暖的太陽一定在他的腦子裡留下過深刻印象。
他不乏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這就夠了。
哪怕他對阿歷克賽心防深重,但只要存在接受的理由。他就很難去拒絕這一份擺到面前的誘惑。
不是沒有諾爾夫蠻人想要在帝國的城市定居。但除了少數天生聰穎的聰明人以外,大部分千辛萬苦在外地找到了一份工作的蠻人都會因為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的關係難以與當地的社會融入。
歧視,欺壓,語言不通。
儘管帝國並沒有專門去設立針對蠻族人的壓迫性法律,但民間自發的排斥還是讓這些保留著一部分野蠻習俗的諾爾夫蠻族僅能在主流文化中充當僱傭兵,或者工作鏈的底層。
體格強壯的他們甚至在軍事上也沒有比南陸的部落民更出色。
阿歷克賽的提議確實讓恩格萊恩心動了。他能體會到法師口中的深意,一個大部分居民由諾爾夫蠻人組成的城市,那麼,城市的主流文化會偏向哪方?不言而喻。
蠻人們的生活處境將會得到極大改善。
恕他眼界低下,恩格萊恩也就能看到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他也很希望自己的族人能夠真真正正的成為帝國公民,不再被捕奴團以非人(意指不受律法保護的人)為由抓捕為奴。
他接受了。
接受了阿歷克賽的提議,願意為法師帶路,找到諾爾夫深處零零散散的各個部落,並且將作為法師於部落中間的代言人,負責將蠻人們引入城市居住,獲得合法的帝國公民身份。
不過其中的大部分細節其實還是恩格萊恩自己的腦補,阿歷克賽只承諾過給予蠻人們市民的身份,而非公民。
他自己還不是帝國的公民。
在帝國,皇帝由選帝侯們推舉,一旦加冕便是終身。或許在精靈還在大陸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初年,帝國仍是一個由各大諸侯國和自治市組成的鬆散邦聯,但隨著皇帝作為諸侯矛盾調停人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及精靈被人類擊敗後,一部分諸侯叛出帝國,在精靈的舊地上獨立成立了王國(國王名義上與選帝侯大公平級),為了防止國家內部出現更多的背叛和分裂,皇帝的權威便被大大加強了。
受皇帝任免的總督職位也隨之孕育而生。
帝國出現了真正的權利中心。大部分自治市的自治權利都被收歸帝王,各個選帝侯也開始繳納稅收和提供兵役,這時候也是為了杜絕選帝侯家族上位後就為自己的家族中飽私囊的情況發生,公民及元老院制度被擺上了檯面。
每個選帝侯擁有均等的公民數量,他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賦予擁有帝國籍貫者的市民公民身份。同時,公民們每過四年會在當時的帝國首都進行一次大會議,公民會定期推選更換帝國元老院內的共計十八人的元老,每個元老終身僅能就任一次,但元老不需要公民身份也可被推選。
而作為選帝侯意志體現的元老院則在帝國的中央政府內與皇帝各佔半壁江山。司法權和財政權,以及各地軍隊的排程,選帝侯們繳納的稅收和依法提供的領地兵役都會受元老院的監督。
當皇帝需要發動戰爭,開展大型工程建設的時候,他可以不經元老院的允許使用自己的私庫和私兵。但全國的稅收大部分都會被劃歸到受元老院監管的國庫去,這時候,他就必須召開會議,召集十八位元老進行投票,如果半數透過,國庫財政的呼叫才會得到施行。
而帝國的軍隊亦是如此。
也就是說,在帝國,公民其實並非是民。他們中的絕大部分組成者都是選帝侯領地裡的大小貴族,也就自然,在不明真相的蠻族人眼裡,帝國公民基本上與特權劃上了等號。
而在恩格萊恩的意識中,他錯誤的把公民與市民歸集到了一起。
阿歷克賽是註定要讓他感到失望的。
不過,自己的未來還未可知。或許,恩格萊恩此時夢囈一般的理想會在有朝一日得以實現。
可無常的命運啊,卻不會顧及到凡人的苦痛。
引入蠻人定居城市,完全是阿歷克賽不得已而為之的舉動。
就連他自己也知道,最近大陸上的十數年氣候溫和宜人,很久沒有發生糧食減產引發大饑荒的人們,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生活雖然不怎麼富足,但仍在溫飽線之上,而極小一部分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傢伙,大概也是不願意背井離鄉來到諾爾夫這塊艱辛嚴寒的苦地定居的。
總的來說,如果不引進當地的蠻人進行基層填充,阿歷克賽的北地城市完全是一座沒有基建的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