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基石是個歷史盲,他並不知道後來的孔子是住在曲阜城內,還是一直住在鄉下老地方?在孔子的請求下,他還是讓人到處打聽了起來。
他不想去找魯昭公,更不想去找季平子。要是去找這兩人的話,不說在曲阜城內找房子、租房子、買房子,人家肯定會送你一座宅院的。魯昭公與季平子等人,正愁沒有機會巴結你。
名義上是送給孔子的,其實!就是看在你方基石的面子上,才送的。
所以!方基石是不會去找魯昭公和季平子等人的,免得欠別人一個人情。無論欠了誰的人情,以後他們兩人對幹上了,讓你夾在中間不好做人。
無論你幫誰或者是不幫誰,或者是中立,或者是不聞不問,都得罪人。
在曲阜城內,他還是有許多私人關系的。他在軍隊的時候,培訓了那麼多特種兵。其中有不少人,都分配到曲阜城內當治安員或者是守城的小頭目。讓這些人幫忙,不但人家樂意,還不要花銷多少。這些人也一樣,都願意幫這個忙。
這些人都生活在曲阜城內,對曲阜城內的情況瞭如指掌。還有!由他們出面,價格也更實際一些,因為他們瞭解市場行情。
很快!就有人打聽出來了,一個住魯國曲阜城內的齊國商人,要搬出曲阜城回齊國。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走得很急,所以!房子就便宜賣了。可是!他家的院落很大,盡管便宜,還是沒有多少人可以買得起。
想買房子的人買不起,而有錢人家,又無所謂這樣地舊房子。這樣地房子買下來後還要重新裝修,所以!有錢人認為:買這樣地房子還不如買一塊地,重新蓋新房子。
在那個時候,有錢人是很迷信的,不願意住別人住過的房子,不願意睡別人睡過的房間。他們認為:這樣會帶來晦氣的。特別是這個宅院或者房間內發生了什麼不吉利的事,更是讓人産生一種心理上的陰影。
方基石都沒有出面,直接讓那個打聽到的人出面與對方談。最後!對方急著搬家走人,只得答應了,只要一百斤生銅。
一百斤生銅,在當時是相當值錢的。生銅對當時來說,已經很普通了。可生銅屬於戰略物資,一般人搞不到的。
但是!這一百斤生銅相比他家的房子來說,還是微不足道的。他家的房子,遠遠比這值錢。
他家的房子有五間朝大街的門面房,後面有一個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