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難掩失落的回來了,晴雯見她這樣子,奇怪道:“你不是去迎寶玉了?他人呢?不是在前邊和老太太說話吧?怎麼也該回來換身衣裳。”
襲人搖頭,走進屋把已經掛好的衣裳重新包起來放進箱子,一邊說:“寶玉今天不回來了。你們也別忙了。”
大家默默停下手裡的事情,悄悄看向襲人。她可是早早就讓她們開始準備起來了。
姜妍提著茶壺進來,聽到這話,見屋裡氣氛有些低迷,笑道:“這茶我都煮好了,他不回來正好便宜了我們。”
麝月捧著香爐放到案上,應和姜妍道:“也是,我這百合香都點上了,正好配這茶。”
晴雯乾脆到裡屋把給寶玉備的一攢盒茶點都端了出來,放到外間的八仙桌上,向其他人招手道:“快來吃,這些茶點明天可都不新鮮了,咱們今天得把它們都吃完。”
碧痕湊過去一看,“有棗泥酥餅啊,這個可不常做,廚房嫌太麻煩了,果然寶玉回來就是不一樣。”
姜妍拿了一個塞她嘴裡,“那你就多吃點。”省的哪壺不開提哪壺。
絳雲軒裡為賈寶玉不回來粉飾太平,他本人倒是在外面玩的挺開心的,正跟著王熙鳳往饅頭庵去。
因為賈家祖籍金陵,祖宅祖墳也都在金陵,寧榮二公當日便修造了鐵檻寺,現在也沒有停了給他們的佈施,為的就是以備京中族人有老了的,先在此處寄放,以後再送去金陵。所以鐵檻寺裡陰陽兩宅都是預備妥貼,好為送靈人口寄居的。不過也就是簡單佈置一下,畢竟也不是用來久住的。
與寧國府親近的幾房族人都留在這裡,他們大都家業艱難,也就不折騰了,正好有現成的住所。但是王熙鳳有錢勢尚排場,如何肯與其他人擠在一處,只說這裡不方便,早早遣人來和不遠處的饅頭庵的姑子淨虛說了,騰出兩間房子來作下處。
寶玉自然是不肯舍下秦鐘的,於是三人便一起往饅頭庵去了。
姜妍知道他們今晚要在那邊住,怕錯過劇情,早早吃了晚飯,便又出了府,好在路上不耽擱,片刻後便到了饅頭庵。
這時候天已經黑了,姜妍趁著屋裡的燭光找到了王熙鳳的住所。其實很好找,她那屋蠟燭點的最多,整個屋子都是亮堂堂的,而別的屋子也就一點豆大的燈光而已。
裡邊站著幾個婢女,一個老尼姑正陪著王熙鳳說話,姜妍在窗下聽了幾句,說的正是張家請王熙鳳幫忙退婚之事。
這事說到底就是張家攀上更高枝,比起守備之子,當然是長安府府太爺的小舅子李衙內更加值得巴上了。人家守備當然不同意,兩家正正經經的訂了親,憑什麼說退就退,他們家也不是沒根基的。
但是在那老尼姑說來,倒變成是張家還為難呢,守備家不顧青紅皂白,作踐辱罵張家一女許幾家,偏不許退親,而張家只是氣不過,賭氣要退親而已。
姜妍在外面聽著這話都要氣笑了,怪道說古代的三姑六婆不是好東西呢,這老尼姑也不知收了張家多少好處,顛倒黑白的本事真是一流。
王熙鳳本不想管這事,淨虛幾句話還騙不了她,沒得拿府裡的面子請人以權壓人。
只是淨虛常年往賈府跑,對王熙鳳的脾氣也是瞭解的,當下便激將道:“張家不知道您沒工夫管這事,也不希罕他的謝禮,倒象府裡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的一般。”
王熙鳳最近正大權在握,管著兩府的事,聽了這話便發了興頭,又有之前許諾的銀子在,她便大包大攬的說道:“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
她剛說了不缺錢使,這會兒又要銀子,不免又說了兩句,“這三千銀子,不過是給打發說去的小廝作盤纏,使他賺幾個辛苦錢,我一個錢也不要他的。”
淨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慣了,忙順著她的話奉承她,將她捧得高高興興。
姜妍卻是不信她這話,哪有小廝跑個腿就有幾千兩銀子到手的?那人人都要賣身當小廝了。不過是自己貪財罷了,和那老尼姑是一路人,怪不得她們聊得開心。
姜妍不想聽裡面的吹捧,轉身往後面找秦鍾去了。秦鯨卿得趣饅頭庵啊,姜妍黑線,為什麼老是有這種情節,逼著她聽牆角,她又不是賈寶玉!
為什麼說賈寶玉,姜妍剛走到後面房中,便看到烏漆嘛黑的屋子前邊正站著一個人偷偷往屋裡看,看那穿著打扮,不是賈寶玉是誰!
屋裡不時有些聲響傳出來,賈寶玉偷笑兩聲,掀開簾子便進了屋。
姜妍站在屋子側面,無語的看著這一幕,她要是秦鍾,這時候掐死賈寶玉的心都有!大家都是男人,你好歹體諒一下對方啊!而且這兩人關係也太親密了吧,這種時候都能進去,正常人不是應該默默走開別打擾人家好事麼。
好在這個時候劇情已經顯示完成了,姜妍立刻轉身回去,這大冷天的,她才沒興趣管他們那些風花雪月的事。
……
賈母說第二日派人去接寶玉,一大早就讓人去了,可惜還是沒有把人接回來。寶玉還沒玩夠哪裡肯回去,又有秦鍾昨天才和智慧親密過,兩人正是熱戀中,調唆寶玉求王熙鳳再住一天。
王熙鳳自然是願意的,在這裡多留一日也方便處理淨虛那事,而且也顯得自己盡心,在賈珍跟前送個人情,再者還可以說是為了如寶玉的意,也可以討賈母的歡喜。
她心中多種思量,嘴上只說道:“我的事都完了,只是你要在這裡逛,少不得辛苦一日罷了。”
寶玉只以為是自己的央求起作用了,高興不已,保證道:“只住一日,明兒必回去的。”於是又住了一夜。
賈府裡面,襲人她們本以為寶玉今兒是必定回來的,沒想到去接的人回稟說,寶二爺喜那邊景色,還要再留一日,璉二奶奶只得應了,明日必定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