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李自成現在不知道以後的歷史走向,他愁的頭髮都白了,搶的小老婆也來不及玩了,知道李旭有火器,自然動了心思。
張軍和李自成都開出大加嗎,張軍許諾讓李旭做二把手,李自成許諾以後封李旭為淮安王。
瞧瞧,多有誠意。
但李旭嗤之以鼻,當著眾人的面把兩封信燒了。
農民起義?我呸!
明朝百姓在統治階級的剝削高壓下,的確過的很苦,朝不保夕,甚至易子相食,但是農民起義就好了?
農民起義只是給他們臉上貼金,說白了,就是一群反賊造反。
興,百姓苦,但最起碼努努力,運氣好了還有飯吃。
亡,百姓苦,能活著就不錯了,甚至不如一條狗。
比如,農民軍到處散佈“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口號,“均田免糧”這種極端平均主義、無政府主義的口號,只能進一步導致大順軍用拷掠追餉來籌集軍費,以致在進軍北京途中,特別是進入北京後,大肆對明朝的政要、權貴、富商、紳士等嚴刑拷打,勒索錢財,造成社會混亂,人心動盪。
而農民軍均田口號不反映農民對土地的要求,只是要求減輕賦役而已。農民軍的“割富濟貧”政策,也“並不意味著農民階級重新分配封建地主的土地”,而是分奪地主階級的“浮財”,把地主的“糧食、金銀、衣物等可動之產取來分別賑濟貧民”。
也就是說農民軍不事生產,只靠強奪來推進戰爭,這樣的行為,與社會無益,無生產力的提高無益,不可持久。
所以“均田免糧”這一樸素口號除具有鼓動和號召民眾的戰時作用外,在當時的小農社會里到底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到底能持續多久,還需認真思考,不能將“均田免糧”的實施過於理想化。
同時,農民軍在行進過程中犯下了累累罪行。
農民軍的燒殺搶掠比官軍更加讓人髮指,雖然封建統治階級所寫的歷史對農民軍有汙衊,但是也無法掩蓋農民軍藉著反抗官府的旗號在各地作惡的事實。
例如張獻忠在四川等地多施行暴政,屠城無數,幾乎將四川人殺絕;而所謂紀律嚴明的李自成,在武關屠城;其所過之處,“凡有身家,莫不破碎;衣冠之族,騷然不得安生,甚則具五刑而死者比比皆是”。
他在攻破偃師後的屠城,受害者就大都是普通老百姓。農民軍所過之處,明朝皇族、親王、郡王均在劫難逃。那些各地最壯麗的王府宮殿,在連綿全國的戰爭中,幾乎無不灰飛煙滅。明朝太原總兵姜鑲親見親聞,農民軍“凡所攻陷,劫掠焚燬,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雲今山西大同)之宗姓,約計肆千餘,闖賊盤踞六日,屠戮將盡……。
《南疆逸史》也說:“明之天潢,迨闖獻之禍,屠戮幾盡焉。”
農民軍每到一地,首先捕殺皇族,從崇禎十四年至十七年,就有福王、唐王、崇王、岷王、代王、蜀王、楚王等數十個顯貴王爺被農民軍整家殺掉。至於郡王及將軍之下,被殺的更是不計其數。
就這樣數以百萬計的明朝宗室皇族遭到慘無人道的滅絕性屠殺。比如山西,農民軍在平陽殺了西河王一族三百餘人,在太原先殺了晉王一族中高階皇族四百餘人,後又捕殺了中底層宗人千餘,而在大同則殺了代王一系4000多名宗室。據統計,僅在山西一地,李自成就殺了朱元璋一萬多名後代。
山西一地僅是縮影。事實上,儘管李自成以不亂殺聞名,但是他兵鋒過處,那些明朝皇族幾乎沒有活下來的。在攻克洛陽時,福王朱常洵被活剮與鹿血摻在酒中,名“福祿酒”,開懷暢飲。
在襄陽,張獻忠俘獲襄王朱翊銘,儘管朱翊銘跪地乞生,而張獻忠並沒有放過他的家族。張獻忠克武昌,俘獲楚王朱華奎,將其活沉西湖,楚王宮殿樓閣近千間也被付之一炬。張獻忠攻佔常德,榮王宗室均被殺。攻克重慶,將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盡殺……。
在明末戰亂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創了社會各階層之最。明末起義軍誅戮明皇室成員,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堅決、徹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不論拒不交待藏寶地點還是痛痛快快地獻出所有財富,結果都是一樣:一律誅滅。史書中涉及王府在兵鋒下的遭遇,所用的詞都是“盡”、“皆”、“合族”。史家總結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在城鄉紳,亦無噍類。”
在古代史書中,各種民間起事都被記作“盜賊”。這些盜賊中很多是在太平歲月聚眾劫掠的大盜,破壞性極強,沒有任何“起義”的綱領。
綜上所述,這些人能被成為起義嗎?能被稱為正義的農民軍嗎?
這樣的人,連給人民軍提鞋都不配。
李旭連一點和他們虛與委蛇的心思都沒有。
滾恁孃的‘起義軍’,誰敢阻止人民會大業,誰就受死吧。
備註ps:本書太監,寫幾章玄幻副本,練練手,為下本書做準備。
喜歡諸天最強基因請大家收藏:()諸天最強基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