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元一件,不算貴,澳門這塊地方,算是高消費的城市,一個搬運工普普通通都過萬月收入。
楊奕也沒有講價,點點頭:“就算買一件高檔擺設品吧!”
這個城市,可以用澳門幣,也可以用港元,一般的商店都可以用人民幣。只不過,很多人不會這麼幹,直接用人民幣消費,會有點吃虧的。
不過,楊奕他們就不在乎這些了。
那老闆笑眯眯起來,能把這些堆積的高仿品賣出去,今天的運氣真的不錯。雖然人家只是挑了一個,對他們就沒什麼興趣。
而王軍也挑了一個,他的運氣也不錯,拿到了這一堆第二珍貴的瓷器。是一尊梅瓶,不過,比起正常的梅瓶要小一點。而且,那是一個民窯的物件,只是燒制的工藝,算是民窯水平比較高的。
“這梅瓶看起來不錯,眼光挺好。”陳浩文說道。
“那倒是,自從跟了老弟,我發現自己看東西也快了些。”
陳浩文笑了笑,這就叫近朱者赤,跟比較優秀的人在一起,你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他的一些影響。比如,跟楊奕在一起。他看東西比較仔細,跟在他身邊,你也會顯得認真起來。
王軍這段時間來的進步,就是祁老也贊揚的。
這也是王軍一直纏著楊奕到處走的原因,一方面,是想要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是因為跟楊奕一起,總能有好運氣,撿到寶物。
王軍得到的這尊梅瓶,應該是明朝的。
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制,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其高超的燒造技藝,不朽的藝術價值,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陳浩文則是將剩下兩個瓷器都拿到手,但還沒有楊奕一件將軍罐值錢。
“老闆,買單吧!我們還有點急事,油畫就暫時不看。”王軍開口道。
這三個人消費雖然不多,但人家買東西爽快,進來才一會,就拿東西走人。這種作風,讓老外店長非常欣賞。
“下次再來,一定給你們打折。”最後,還不忘給楊奕他們一個空頭支票。
除了店門,大家才開始討論這幾個瓷器。在裡面,大家都下意識沒有多加評價。
拿王軍的梅瓶來說,很多人覺得,這是漢族的智慧結晶。但很少人知道,其實還有少數民族的一些功勞。
當“梅瓶”在北宋出現時,還保留遼代雞腿瓶烙印。
北宋中晚期是陶瓷生産的繁榮階段,在不斷吸取其他民族的先進經驗後,逐漸形成了梅瓶的自身進化和發展,並出現了自己的風格。
此時的梅瓶千變萬化,口部變化也比較多,肩、腹的變化也呈多樣化的形式。可以說此時的梅瓶已經完全脫離了早期雞腿瓶模式的束縛,成為一種獨具代表性的造型品種,完成了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