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更加驚訝,在大家的印象中,這家夥雖然已經入行,但對文物的瞭解真是單薄得令人發指,很多很出名的文物,竟然是一問三不知。
“呃!當然知道啦!很出名的。電視劇、電影裡面都放過。什麼江洋大盜楊香武三次入皇宮盜取九龍玉杯之類。”
其實整個故事就是“賽毛遂”楊香武身懷絕技,行走如飛,身輕似燕,而且妙手空空。在綠林豪傑的配合下,他歷經艱難曲折,終於盜取稀世之寶溫涼白玉九龍杯。
但也有版本,就是楊香武三次潛入皇宮,卻沒有得逞。
聽後,大家都是無語,感情你就是這樣認識九龍玉杯的。
王軍開口道:“既然放出訊息,基本上就是真的。那個人的私人拍賣會,應該不會出現贗品,大家都知道,那人非常要面子。”
據說,九龍玉杯乃稀世珍寶,由白玉做成,長為6公分,寬為4公分,高為3公分,屬長方形,四角各有雙龍戲珠,把手也是一條龍,共有九條龍,故稱之為九龍玉杯。
“記載中,這件雕琢精細的九龍杯,如果內盛滿玉酒,立即可見有九條翻騰之蛟龍,其實是因為白玉是半透明之狀而顯現,使九條龍活靈活現。”陳浩文說道。
楊奕心裡開始回憶,這件寶物的歷史。
康熙年間,江洋大盜楊香武三次潛入皇宮盜此玉杯而未得,更增加了九龍玉杯的名氣。由是江湖人物無不以獲取此杯為最大的榮耀。康熙帝駕崩以後,九龍玉杯作為康熙心愛之物隨葬景陵。
盡管各色人物都垂涎三尺,但清皇陵戒備森嚴,九龍玉杯在康熙陵墓中才得以儲存。直到一九四五年九月,一夥三百多人的持槍土匪連夜盜掘了景陵,這只九龍玉杯後落入民間,不知所終。
這時候,陳浩文跟楊奕也接到祁老的電話,讓他們去一趟澳門。
祁老沒有要求弟子一定要將九龍玉杯帶回來,而是吩咐,盡可能不要讓國外的人拍走。只要是國內的富豪拍到手,那就不用管。
“糟糕,我還沒有通行證,看來,不能跟你們一起去玩了。”閆景輝開口道。
楊奕翻了一下白眼:“你還玩什麼?留在這,好好折騰古玩店的事。”
王軍也點頭:“沒錯呀!古玩店那邊,不能放鬆,我們可是投了很多錢進去的。這個古玩店,一定要打造成江州市最大的古玩店。”
而這個時候,王世忠也接到九龍玉杯的訊息,同樣急忙趕往澳門。
他自然也聽說過九龍玉杯這件國寶的大名。這件十分名貴的酒杯,只要盛滿酒,就可以從杯裡看到9條翻轉的蛟龍,似在翻騰的大海中追逐嬉鬧。
“傳說康熙年間,楊香武曾三盜九龍玉杯而未果。康熙帝死後,將這件名貴的酒杯帶入棺中。這件珍品後來落入當地一名盜墓者手中,經多方努力工作,這名盜墓者交出了九龍玉杯。可是,時光流轉,九龍玉杯現已不知下落。”王世忠開口道。
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居然冒出來。其實,很多所謂失傳的國寶,極有可能就是被人藏起來,就跟這個九龍玉杯一樣。
“我們也趕緊過去,我二伯曾經還感嘆過這件國寶。”王世忠說道。
九龍玉杯的訊息,就跟颶風一樣,橫掃整個中國,很多富豪、收藏家、古玩家等都開始朝澳門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