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94 還記得我是怎麼回答你的嗎?
細雨飄搖。
府衙廳堂裡的燈亮了整整一宿。
一碗碗湯藥送進去, 一盆盆泡著紗布的血水端出來。馮妙瑜和袁縣令都坐在外面的連廊裡等,朱太醫上了年紀,怕他力不從心, 袁縣令又命人叫來了八九個郎中給朱太醫打下手。朱太醫一直在廳堂裡沒出來過, 但看另幾個郎中的表情,明顯是情況不好。
袁縣令揹著手在廊中來來回回地踱步,反倒是馮妙瑜這時候冷靜的要命,所有的情緒像是被人抽走了一樣, 她命人端了炭盆放在外面,又叫人給自己弄了些簡單的吃食填飽肚子。生死有命, 何況在場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朱太醫的醫術了。若連朱太醫都束手無策,那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回謝隨。
想來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她真成個寡婦罷了。這也沒什麼, 這樣的日子她能過五年, 也能過一輩子不是嗎。她無意識地用食指颳著腰間的香囊,那香囊上面的蓮花刺繡很快就被颳得起了毛邊, 就連細碎毛邊勾住了她的指甲她也沒留意到,就只是一個勁兒地颳著。
——
謝隨覺得自己正躺在一片黑暗之中,伸手不見五指,可又全然沒有一點長夜的冰冷。
視覺,嗅覺,觸覺, 聽覺, 一切似乎都離他遠去了。這裡或許就是死後的世界, 謝隨想,沒有理由的,心裡似乎有一個人在不斷催促著他往前走, 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連方向這個概念本身都不存在的空間裡走了多久,他的眼前突然出現一絲光亮。
那是一條漫長而又老舊的迴廊,飽經風霜的木地板吱吱呀呀的響,他覺得這條長廊散發著熟悉的味道,可無論他怎麼想,都想不起來這裡是什麼地方。他加快步子穿過那道迴廊。春風迎面。恍然間,他竟然又回到了謝家。
那個還未凋敝的謝家。
陽光燦爛,院子裡的海棠花開的正好。母親,謝寧,父親,祖父……那些早已化作一抔黃土的人站在樹下,謝寧正趴在父親的肩膀上伸手夠那上面的花枝,見他來了,噘著嘴道:“哥哥真是慢死了。”
母親揉了揉謝寧的腦袋,“畢竟今天是你的哥哥的大日子,費多少心思都是應該的。你難道不想見見你以後的公主嫂嫂?”
他的……大日子?
謝隨低頭打量起自己的裝束。熨燙的一絲不茍的青色官袍,鎏金葡萄花鳥紋的鏤空香囊,簇新的烏皮六合靴,隆重的像是要去參加婚禮的新郎。他忽然想起來了,他今日的確是要去赴一場盛宴的。
那邊海棠樹下的謝寧又咯咯笑著說:“當然想了。永樂長公主殿下可是難得開一次園會。可是哥哥這樣磨蹭,只怕公主嫂嫂要等急了。等急了,她興許就不喜歡哥哥了。”
“永樂長公主……是哪一位?”謝隨聽見自己的聲音幹巴巴地問。
“永樂長公主還能有幾位這孩子,怎麼連自己的未婚妻子都不認識了。”母親說,“她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的長女,聖上膝下的頭一個孫輩,一出生就是眾星捧月的……”
太子,那就是馮重曜了。可馮妙瑜不該是馮重明和張氏所生的嗎……
謝隨伸手拂去了肩頭飄落的花瓣,祖父這時也轉頭望向他,沖他招手,“安之,怎麼了?你站在哪裡發什麼呆呀,還不快過來。”
母親和父親也說:“安之,快過來。”
陽光的溫度,花瓣卷縮在指尖的觸覺,還有耳畔的鳥鳴聲,一切都真實的不似夢境。現在是由無數個必然和偶然的過去交織而成,謝隨恍然,這也許也是現實,一個沒有發生過三門宮之變的世界,連風都溫柔的讓人想哭,謝隨看了看那顆海棠樹,又回頭看了看身後那條黑洞洞的長廊。有誰不喜歡這樣的溫暖呢。這個世界也有馮妙瑜,可是這個溫暖的世界裡的馮妙瑜,還是他記憶裡的那個馮妙瑜嗎?
“哥哥”謝寧也開始催他了。
“抱歉。”
謝隨搖了搖頭,最後留戀地望了一眼,轉身,頭也不回地紮進了那條黑洞洞的長廊裡。1
——
自那晚以後,謝隨又斷斷續續高燒昏迷了小半月之久,其間甚至一度沒有了氣息。見他醒來,眾人都長長地鬆了口氣。
城西小院實在有些簡陋。袁縣令本來打算在自家騰出一間上房供馮妙瑜居住,卻被馮妙瑜一口回絕。見她堅持,袁縣令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派了七個丫鬟婆子輪番過去伺候——當然,以袁縣令的‘貼心’,隨著這些丫鬟婆子一起打包抬過去的還有尚不能下床隨意走動的謝隨。
就在謝隨昏迷的這半個月間,周明和袁三小姐袁昭願的喜酒也擺完了。兩人在城西新購了一間宅子,眼下新宅還在整修,袁姑娘才剛成親,離家的新鮮勁還沒有過,不願在這個時候和丈夫一起回孃家暫住,因此城西這巴掌大的小院裡一下子擠了四個大人和一個半大孩子,還有七個丫鬟婆子,家裡每日比城東的菜市還要熱鬧。
有林修遠帶來的那三萬精兵,孤葉城周邊的盜匪殘兵很快被清理幹淨,半年前還人跡罕至的小道如今拓寬了三倍有餘,旅人,學者,商人絡繹不絕,他們除了帶來異域的奇珍異寶,還帶來了與中原迥異的風土人情,一切塵埃落定……但也有些事情還暫時沒有畫上句號。
袁府書房內,袁縣令恭恭敬敬將聖旨和符節遞給馮妙瑜。
“這是從盛京送來的。”袁縣令說。
孤葉城的事情鬧得不小,一位皇子薨了,瞞是不可能瞞得住的。袁縣令月前修書一封上奏帝王,又派人將大皇子的屍骨和白去華幾個罪魁禍首一同押送回盛京。
馮妙瑜從袁縣令手中接過聖旨匆匆瀏覽了一遍,就聽他又說:“出使巫陽,訂立盟書一事沒有比您更合適的人選了。等這次從巫陽回來,您怕是要和謝大人一同回盛京了吧。畢竟他為您當真是豁出去了,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了。”
袁縣令的語氣有些唏噓。
馮妙瑜沒接話,她很快岔開話題,和袁縣令閑聊了兩句便起身離開了。
她打發車夫先走,自己沿著小路慢慢走回去。夏天就要到了,一路上生長著許多的薔薇花,一叢又一叢,玫紅的,白的,典雅而又可愛,卻是帶著尖刺的。等馮妙瑜回到小院時已是午後,袁昭願在院子裡盯著婆子們收拾他們夫妻兩人的行李,有位和周明相熟的書商在臨縣娶妻生子,邀請他們夫妻過去吃孩兒的百天酒,兩人就計劃著順路在周邊遊玩一陣再回來。
“等我們再回來要到秋天了,那時候長姐只怕已經到盛京了吧。”周明有些不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