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這批軍火什麼時候藏匿的,誰幹的?有多少防衛力量?他都一無所知。
唯一記得的,就是這批軍火的大致數量,和藏匿的大致位置:尼爾日邦與利亞比邦交界,靠近比爾馬大沙漠。
甚至想要打聽一下具體的情報,完善一下計劃,都無從下手,也沒有足夠的時間。
於是,這就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被動。
他儘量收集了前線戰爭的情況,在經過大致的分析之後,他給自己打了一個提前量。在反叛軍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招了人就著急毛呵的直奔幾個列為重點的村鎮。
他們趕到利亞比邦的時候,聯邦軍隊和反叛軍正在幾個重要城鎮打的火熱。張大衛仔細看了一下,真實情況和媒體的報導有很大的出入,整個戰鬥具備一定的猛烈程度,但呈一邊倒的陣勢。
聯邦軍隊的火力優勢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指揮系統一片混亂,士兵毫無鬥志。
前一分鐘還在充當移動堡壘的主戰坦克,下一分鐘就被近距離摧毀或者完好無損的俘獲,調轉了炮口,就重新射出炮彈。
根本就沒有步坦協同,也沒有專業的指揮體系,好像所有人在領了一道命令後,就獨自為戰,獨進獨退,毫無配合,更不要說實現什麼樣的作戰目標。
城鎮的建築正在遭受第一輪戰爭的洗禮,部分房屋在火炮的摧殘下發生了坍塌和引發火災的現象。大街上屍橫遍野,有軍人的,也有來不及躲閃的貧民。
張大衛手底下的幾個貨躲在城外,望著滾滾硝煙的城鎮,都有些唏噓。
但張大衛知道,這僅僅只是個開始。隨著政府軍的反擊,大量的火炮和航空炸彈,會徹底摧毀這些城市。
急於奪回顏面的政府軍,“附帶傷害”和“附帶損壞”無論多少,都只是個數字而已。
一切都是為了和平。
這些都不是張大衛關心的,事關他的數字,至少表面上並不是多好看。
他在戰區轉了好幾天,排查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小村鎮,也沒有找到印象中的那個地方。
作為這次行動的領導者和s的老闆,他不但急需找到目標地點,還需要安撫這些新招募的手下。連續幾天的穿梭在戰區,為了找到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地方,他們缺乏張大衛那不得已的耐心。
一連找了一個多星期,就在張大衛都已經將行動結束後的撤退計劃安排妥當,卻快到了將要放棄整個行動的時候,終於找到了他記憶中的那個地方。
也不知道是村還是鎮中的小廣場,暫且就稱之為村鎮吧,地處偏僻,而且規模不大,在地圖上只標註了一個名字。
廣場中間的水井,還有廣場一側破敗的教堂,讓他欣喜若狂。
喜歡戰爭服務公司請大家收藏:()戰爭服務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