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仲,此番收繳,大破賊軍,共有二十三名賊將老營之兵、二百三十四名流寇煉血被我招下,敬仲覺得,該如何安排這些人?”鄭均問道,“除此之外,還有四百官兵投效,自稱被流寇裹挾,如今反正,被我抽殺了一百人,至餘下三百。”
“應打散入各部……”
陳敬仲沒有猶豫,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然後又猶豫片刻,補充道:“將軍抽殺,太過於浪費了些,彼輩皆為良卒,可用之於戰陣之中。”
自己目前效忠的這位明主哪兒都好,唯一的問題就是太過於嫉惡如仇,嗜殺了起來。
無論是山匪還是這些降卒,雖然做了不少壞事兒。
但事都發生了,殺了也是無用。
不如留著,讓他們為自己征戰四方。
這樣,還能補充兵源。
何樂而不為?
“彼輩殺伐暴虐,專橫蠻行。”
鄭均搖了搖頭,冷冷道:“我需要的是一支令行禁止,軍紀嚴明的軍隊!而不是一支稍有逆風,便叛逃的軍隊!”
鄭均要的是‘撼山易,撼軍難’,擁有嚴明軍紀的隊伍!
就算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要拼力搏殺的隊伍。
而不是和常規軍隊相似的隊伍,戰死比率達到二三成便會潰敗的隊伍。
這些老營兵,雖然打仗兇猛,但明顯打不了逆風仗。
一旦相持,鄭均毫不懷疑他們會就此逃脫。
因此,寧願人數少些,鄭均也不會讓人數多些。
聽到鄭均這麼說,陳敬仲雖然不太認同,但還是點頭稱是,表示‘將軍英明’。
和老闆對著幹,你不想要工作了?
鄭均見此,便不再多言,而是看向一旁妙心縣令喬子敬的文書,連連點頭:“既然如此,那便這樣了。以工代賑,儘可能安置這些流民,妙心縣此番死難者數萬,想要恢復生產,還需一陣子,我讓你準備好的文書也儘可能送來,我會讓一名蓄氣將領,來妙心縣擔任都頭的。”
“將軍。”
喬子敬雖然現在對鄭均敬若天人,但還是忍不住低聲詢問道:“此等舉動,是否有些太過於僭越了?我大周縣兵一都三百人的軍制,乃是神武皇帝欽定,為天下縣兵、郡兵所制,唯南北二軍、邊軍不施。”
“事急從權,若非如此,豈不是讓那流寇,在康樂、平章郡肆虐縱橫?”
鄭均滿不在意的開口說道:“而且,我不是讓你寫文書給郡守了嗎?”
聽到鄭均這麼說,喬子敬一時之間啞口無言。
鄭均做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那就是將自己手下,重新劃分。
取消了什麼什長、夥長、都頭。
而是變成了伍長、十夫長、百夫長、都頭。
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將統帥五十人的夥長,變成了統帥一百人的百夫長,統帥三百人的都頭,變成統帥五百人。
也就是變成,十夫長麾下有兩個伍長,百夫長麾下有十個十夫長、都頭麾下有五個百夫長。
至於隊正,則是沒做變更。
因為鄭均現在就是隊正,鄭均這麼搞,讓自己可以統御無數個都。
等他升了官再說隊正怎麼改。
這麼做,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充實軍隊。
如此一來,鄭均麾下有六個都的編制,如此就能直接擴軍到三千人。
而妙心縣的縣兵又能再佔五百人,往後鄭均計劃收復康樂郡至少四個縣,儘可能將軍隊擴大起來。
雖然這些軍隊結陣,效果都很一般。
沒有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