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皇帝的狀態越來越不對勁兒,上個月神武皇帝除卻下詔,令齊王持尚方劍,平定天王山,又令兵部尚書,通竅巔峰的林伯淵總督宣州兵馬,剿滅流竄的賊寇大義王張本功。
除此之外,神武皇帝本人甚至還親自御駕,往嶺南諸州而去。
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去針對南方的元丹武聖家族,陳氏。
這陳氏,雖然與當時南楚皇族的姓氏相同,但並非是分支。
也未曾參與謀逆。
畢竟陳乃南朝大姓,同姓也是十分正常。
有這些訊息可以作證,神武皇帝現在也是十分憂慮,擔心山陵崩後,大周朝廷去處。
一百餘年前,神武皇帝便開始謀劃,將自己早夭的幾個皇子後裔分封到諸州下面的郡中坐鎮。
例如這博州的長陽郡王李佑,便是神武皇帝已故第二子的四世孫,也就是神武皇帝本人的五世孫。
封在長陽郡,有整個郡的食邑。
這長陽郡王不能直接插手長陽郡的治理,但長陽郡的稅收,則是盡數歸於長陽郡王。
除此之外,長陽郡王還有三營的兵力。
分別是左營、右營、和中營。
每營一千八百人,乃是極為強悍的武裝力量。
神武皇帝這千年以來,共有二十八子。
只不過陸續凋零,早年那些未能凝聚元丹的兒子,早就已經壽終‘早夭’。
而在三十餘年前,神武皇帝便陸續將除卻太子之外,其餘諸王分封各地,震懾四方。
齊王,封在青州,防備青州豪強。
秦王,封在西北,守住帝都門戶。
楚王,鎮守南疆,警惕南妖庭與南方世家合作。
燕王,立於雲州,雲州有三十萬邊疆將士,同時直面北妖庭與北戎。
而趙、晉、梁、魏四王,也是各有封地。
只不過重要性相比於前四王,差了一些。
至於長陽郡王李佑,聽說修為稀疏平常,不過外罡。
雖是皇族血脈,有真武法相血統。
但,君子之澤,三世而衰,五世而斬。
帝王血脈,也類似。
五世孫,也到了第五代。
血脈之中來自神武皇帝的修行加持大幅減弱,已與尋常人無異。
而這皇帝血脈,也沒高貴到哪兒去。
至少這些子嗣,大部分都是以資源填補灌注。
與尋常武者相比,自然是差勁至極。
因此,博州蔡家,需要的不是一個外罡乃至通竅的打手。
根據蔡家目前的關注,一時之間覺得鄭均十分不凡。
無論是統兵還是收納人心,皆是人間一流。
此子,進可群雄逐鹿,退可用兵如神。
無論是成為爭霸天下的梟雄,還是青史留名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