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尋熱火朝天地給自己打地盤、擴實力的時候,外面其他人也沒閒著。
且說原蜀漢京都城,在鄧艾佔領了這座城市之後。原先那些暗中通敵賣國的大臣就光明正大地伏拜在鄧艾腳下了。即使那些開始沒有賣國的,看到蜀漢已然亡國,也毫無心理負擔地以曹魏臣子自居,只盼著晉公司馬昭在任命降臣的時候,能夠得到個好職位。
只有極少數忠臣,還心繫漢室。
本來,鄧艾是個好將軍,蜀漢降臣都是乖臣子,大家你情我願,共同把益州納入曹魏的領地,多愉快!
可是他們沒想到,有兩個人對他們起了歹心,以至於讓一片大好的形式徹底葬送!
這兩個人,跟劉尋沒關係。一是晉公司馬昭,二是拿著假節鉞的鎮西將軍鍾會!
天下人都知道,曹魏皇帝現在雖然是曹奐,但是國家大權都在司馬昭手裡呢!司馬昭才是曹魏事實上的皇帝!司馬昭對鄧艾起疑心,那是有原因的:
鄧艾佔領京都城之後,既沒有班師回朝,也沒有離開往南打。而是做了兩件事。先透過劉禪命令姜維在劍閣繼續阻擋同為討蜀大軍的鐘會大軍,然後給司馬昭一封信,建議封劉禪為扶風王!
司馬昭得到這兩個訊息,內心疑惑鄧艾有自立的心思:鍾會大軍同樣是討蜀大軍,你為什麼要命令姜維擋住他呢?何況鍾會有假節鉞,名義上還是你的上級!
假節鉞,是暫借節鉞的意思。假,這裡是暫借的意思。節鉞,是皇帝的儀仗。假節鉞的引申義,就是皇帝暫時把自己的權威借給某位臣子,讓這位臣子暫時在其他臣子地位之上,便於統一指揮。
還有,你鄧艾為什麼會想封劉禪為扶風王呢?劉禪又不是你親戚!一個亡國皇帝罷了。
為了搞清楚情況,司馬昭給鄧艾提升了官職、進行了許多封賞,讓他回國都覆命。
但是朝廷的使者過去,鄧艾卻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尊朝廷號令,繼續帶兵駐守原蜀漢國都。
訊息傳到曹魏國都洛陽,司馬昭大驚!遂召叢集臣議事,群臣認為鄧艾想要造反,並且反態必露!需要立即進行遏制。
賈充提議,加封鍾會為司馬,用來遏制鄧艾。同時加封衛瓘為兩軍共同的監軍,監視鄧艾!
司馬是三公之一,地位遠在鄧艾之上,在實際權利上可以領導鄧艾的軍隊。監軍可以牽制主帥的權利,上達朝廷,下聯絡各級軍官。
曹魏朝廷暫時是管不了鄧艾了。被加封為司馬的鐘會卻看到了機會!
要是鄧艾乖乖聽朝廷的話,那鄧艾和朝廷合在一起,鍾會不敢有異心。但如今鄧艾跟朝廷鬧僵,鍾會官職還能管住鄧艾,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去把鄧艾抓住,隨意定個罪名押解到洛陽,甚至半途把他殺了!自己獨自率領十八萬伐蜀魏軍,佔有益州之地,到時候稱王稱霸,還不是隨自己的意思?
按說,司馬昭派出來的這兩路大軍主將為啥這麼坑,一個兩個看起來都有異心呢?
其實,這不過是一場偶然和必然的相遇。當初司馬昭提議攻打蜀漢的時候,滿朝文武全部反對。只有鍾會一人,堅決徹底地支援司馬昭,而且本身的能力也相當不錯。司馬昭引為知己,把最強的一路軍交給他統率,並且名義上還能節制其他大軍。
可司馬昭不知道的是,鍾會不但是個才能不錯的伐蜀積極分子,而且是個極大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