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劉尋確定下三省九部的改革,年後進行。過年教子,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很棒的天賦。給孔愫等七色劍之一。
商隊歸來,有一名影魔般的女子暗中跟來,意圖刺殺劉尋。被劉尋費了些手段抓住。後來,跟劉尋進行神通賭鬥,三局兩輸,嫁給劉尋執掌一劍。
年前,劉尋召開了一次大朝會。
主要的目的,是劉尋覺得現在三公九卿制效率比較低,想要改為更加先進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負責決定、審議、執行的機構,三公卻是分別負責行政、軍事和檢查的長官以及附屬機構。一個是隻管中央的某一項,一個是管著全國的某一項。
相互之間雖然有所差別,但是在官職和官位上,還可以對應著。
六部和九卿之間,數字上都對不住。為什麼會要求在數字上能對得住呢?因為,現在的官員,你總不能沒啥原因的,就對人家棄之不用了吧。既然沒犯錯誤,也做得不錯,那頂多是平調,不能忽然廢除。
因此,劉尋特意把六部變為就不。除了吏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禮部,還加上了教育部、衛生部、科技部。
這樣對應起來,才夠。如果以後發現不需要新增,那麼可以慢慢廢除。
大朝會中,劉尋提出了這個提議,並且說:“朝廷的官員怎麼安排,其原則是可看怎樣才能更高效的為百姓服務。之前的三公九卿制,臣子們職權龐大,但卻混亂不明。換成三省九部制,無疑更加高效。所以,朕決定這樣換,現在先告訴你們一聲,讓你們有個心理準備。等明年,尚書檯再慢慢拿出章程,進行改組。”
群臣被驚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竟然是那麼大的動作!這件事兒一做,整個朝廷的機構要出現全新的變化。是福是禍,誰也難以料到。
有的大臣害怕劉尋只是一時心血來潮,萬一改組之後出現了問題。就勸道:“祖宗之法不可變。再說,朝廷百姓,並不知道陛下所提的三省九部,貿然改動,只怕會出現混亂,人言可畏。還請皇上三思。”
他說完,有幾個大臣跟著附和。
其實這是很多大臣的心聲。你說你突然這麼一搞,誰知道是福是禍?只是他們清楚,只要有人把不想這麼多的心聲表達出來就可以了。用不著許多人都一起表態,對於劉尋來說,群臣是無力向他施壓的。
劉尋道:“祖宗之法,從高祖算起來,已經變了許多了,不是越變越好嗎。所有的事情都要根據實際的需要來變化。祖宗不足法,天變不足恤,人言不足畏。不需要如此瞻前顧後。”
“是。”
群臣不敢強硬死諫,雖然心裡面依然是疑慮很大,但是隻能同意。
朝臣們懷著重重的心事回家了。比起擔心朝廷不會因為這件事而發生動盪,他們更加擔心自己的官位在這些變動中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雖然表面上都是平級變,但是因為權力模式發生了變化,實際權力還是有所不同的。
至於尚書檯以及三公等重要朝臣,還得時時請示劉尋,趕緊把變動的具體章程弄好,等到明年用。
劉尋穿著便衣,在街上陪妃嬪們逛街,看到街上有賣各種肉的、賣絲綢的、賣首飾的、賣陶罐的等等。
這正是國家繁榮,才會出現三十六行齊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