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一起打晉國,都從晉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的事兒,自然是很願意的。
當然了,盟國之中,肯定是有一個是發起者,那就是進攻的主力。其他的盟友只是配合一下。
不要看不上這配合一下。
比如這次,大漢打晉國,假如吳國用十萬人佯攻,魏國用三萬人佯攻,只想著在什麼地方能撈一塊好處。這個時候晉國怎麼辦?很顯然,就算明知道這兩國都是佯攻,也得放上相等的兵力進行防禦!要不然,如果把防禦吳國和魏國的兵力撤走了,那這兩國一看有大便宜可佔,分分鐘就會把佯攻轉變成舉全國之力進行的真打!到時候真的搶了一塊地盤,還不是美滋滋?
所以盟友的配合能夠大量牽制晉國的兵力。
於是,跟軍方商量之後,朝廷就派出了使者,前去這兩個國家,跟他們通氣。
使者到了之後,吳國的小皇帝還是那個樣,什麼都不是很懂。旁邊的顧命大臣聽了使者要求吳國也出兵的話,有些猶豫。
吳國當然跟晉國也是敵人。但是眼下他們的老皇帝剛死不久,新皇帝還是個小孩,正處在這種內部政權比較薄弱的時候,忽然打仗,是不是會得不償失。
張布就讓使者回去等一下,自己跟其他人商量一下。
吳國的大臣們商量之後,覺得還是要出兵的。一來是盟友之間的義務,二來是大不了少派點兵就是了,而且也不真的進攻就是了。幫大漢牽扯一下晉國的兵力而已。
至於小皇帝,今年才十二歲,報告他一聲就行了。
最終吳國的答案是,只願意出兵五萬,攻打襄陽城,牽扯晉國兵力。
雖然吳國出動的兵力沒有達到預期,但是使者也沒有辦法,只好回去覆命了。
再說魏國那邊,當聽使者說,蜀漢要盡全力攻打晉國,一定要從晉國身上咬下一塊肉的時候,夏侯奐簡直要高興的跳起來了!
司馬家篡位,刨的是魏國的祖墳,魏國最恨晉國了,而且這也是一種政治正確。就像當年三國剛剛鼎立的時候,劉漢恨曹魏一樣。
夏侯奐當場答應,魏國一定盡全力來牽制晉國,有機會就搶一把,要是機會大,那肯定也要在晉國身上咬下來一口!
魏國現在只有西域一個地方,而西域只是涼州的一部分罷了。還有隴西五郡,因為跟雍州連線好,靠的近,魏國沒能拿下來。所以現在魏國的國力很小。
但是夏侯奐還是咬咬牙,拿出了三萬主力大軍!這樣,魏國境內就沒有野戰軍保護了,只有一些輔兵。
使者看到這個情況,自然是比較欣喜的,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喜歡三國之蜀漢復興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蜀漢復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