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尋既已入主天都城,全面掌管大漢所有大權。中間並無波瀾,百姓恭迎,官員歡迎,敵國暫時不敢進攻,讓這事兒進行的非常順利。
但是劉尋也不能因此鬆懈。
因為四國之中,大漢的國力排在第三,僅高於剛剛活命的曹魏。比東吳都差了不少,比晉國更是差了好多。
國家地盤小,人少。如果和別的國家按照相同的速度發展,肯定是發展不過人家的。因為人家的地盤和人口都多,都是年增長百分之多少的發展速度,大漢肯定不行。就像大雪球和小雪球一起從落滿雪的山坡上往下滾,差距肯定越來越大。
所以之前諸葛亮和姜維才都要一直北伐北伐。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攻取西涼和雍州,縮小和當時曹魏的國力差距。姜維時期沒有那麼大本事,所以只是為了掠奪西涼和雍州的人口和財物。同時把靠近大漢的雍涼兩州打的破敗不堪、雞犬不寧,這樣當時的曹魏就沒法在雍涼長期集結大量兵力,攻打大漢了,算是自保性進攻。同時,也讓雍涼地區的人經常見到大漢軍,有時候城池還被大漢佔領一段時間,搞的這個地區邊境的人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大漢人還是當時的曹魏人。這樣,等大漢以後有實力打下來雍涼了,就不用費多大功夫,就能得到當地人的認可了。
後來,還沒等到大漢有實力取得雍涼,就被鍾會和鄧艾聯軍滅了。
旋即劉尋復興大漢。可是大漢國力遠不如晉國、吳國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改變。現在靠著劉尋復國的銳氣,以及復國時期的精銳大軍,可以暫時保證大漢安全,但是時間一長,跟晉吳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銳氣也沒有了,變成安逸享樂了,那大漢還是免不了滅國。
所以,劉尋絕不能現在鬆懈,否則以後還會被晉國滅國。
要想不被滅國,就得提高國力,然後攻取敵國的地盤。
現在劉尋剛剛掌握全部的大漢政權,先提高大漢國力才是正經。
想提高大漢國力,提高糧食產量就是頭等大事。
想提高糧食產量,像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作物就是重中之重。
玉米遠在美洲,土豆也沒有找到。只有紅薯,糜心從中亞帶來了。
糜心早在劉尋從華夏王城秘境出來之前,就回來了,除了紅薯,還帶來了中亞小國國王雅思馬哈和他的女兒雅瀘月,準備給劉尋當個妃子。
糜心回來之後,驟然聽說皇上失蹤了!朝廷亂哄哄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朝廷會怎麼對待自己。
心情惶急之下,他先是偷偷去見了自家的家主,糜照。
糜照是皇商,也是大漢朝廷的爵爺、官員,主要工作是為大漢朝廷撈錢。所以對朝廷內部的事兒很是清楚。當時他見到糜心之後,知道糜心是為啥來找自己,就對他說:“糜心。我不知道大漢朝廷最終會走向何方。但是之前皇上對紅薯的重視大家都知道。所以,只要大漢朝廷還沒有被滅,你去朝廷報到,都還能有不錯的待遇。”
糜心站在下首,聽了之後,放下了一半的心。
朝廷對待自己的態度自己不擔心了。可是朝廷最終的走向不知道。那要是大漢朝廷最終完蛋了,自己豈不是白努力了?
回去之後,糜心把這個訊息告訴了雅思馬哈和雅瀘月。兩個人也是失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