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尋把小吏考核法當成了科舉制的前身之一。
烈士家屬確定好了,只要家裡有孩子的,全都發放一本書。如果他們家的孩子從來沒有上過學,那就發放最簡單的百家姓。如果他們家的孩子已經上過私塾,認識了一些字,那就發難一些的千字經。
後面很多很多的百姓,看向這些烈士家屬,眼睛中冒出來遮掩不住的羨慕的光芒!
這也是劉尋要向百姓們傳達的一種思想訊號——忠君愛國!然後你就能有好處得了!
看起來似乎有點庸俗,忠君愛國這麼關乎個人品德,讓人榮譽感滿滿的東西,竟然還跟得到好處聯絡起來!可事實上,如果僅僅是在口號上喊一喊,那根本是沒什麼用的。
就像二十一世紀的農村教師一樣,雖然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還是甘於到貧困農村奉獻自己的偉大貢獻者,大家提到他們都是滿嘴的讚頌。可是,讓這些滿嘴讚頌的人自己去農村當教師,卻幾乎沒有人願意去了!
因為,除了嘴上的好處,沒有實際上的好處。大家都覺得嘴上說一說糊弄過去就算了,誰去誰傻瓜!
而一些表面上受大家誇獎,但實際上卻很吃虧的事兒。已經成了人們在公開處讚頌,在私下裡咒罵的虛偽集中地了!
這也不能說人性有多可惡。畢竟每一個人都要吃飯喝水住房,養老人和小孩。除了這些基本的需要,每一個人也都想要過得更好,實在是每一個人的正常需求。
我們只能說,要讓一件事兒的名譽符合它的實際情況。要讓榮譽跟好處成正比,要讓惡名跟壞處成比,順著人類的基本天性。而不是去違反人類的基本天性,讓榮譽跟實際利益嚴重不相符合,甚至是相反!
書籍的發放很快。只是有點出乎劉尋意外的是,烈士家屬很多!
劉尋本來以為,只是京城範圍,兩千本書,能夠發放掉五百本書就已經不錯了。可是沒想到,之前三國,現在四國的時期,因為戰爭非常頻繁,所以軍民比例很高,光給烈士家屬的,就超過了一千本!
劉尋無奈,只得把庫存的上千本書拿了過來,然後繼續開始發放!
第二個標準是,家裡有超過兩本書的家族,不許來領書!
超過兩本書其實已經挺多了。比如關羽,他在跟劉備前,家裡就一本書,就是《春秋》。關羽讀這本書從童年讀到成年,可以說研究的很透徹了。
說到這裡,劉尋就想吐槽穿越前的教育。那會兒,一學期書籍能在課桌上堆起來好高好高!哪有時間一一學精?雖然有很多書內容是重複的,但是,每學期的新書也有十幾本啊!
第二個標準,是劉尋在向百姓們傳達他的第二個思想,要讓沒有書讀的貧苦百姓,也能夠讀的起書!
書很快按照第二個標準發了下去。得到書的家庭,高興萬分,他們終於見到、摸到書籍了!這是書啊!上面印著字呢!
(本章完)
喜歡三國之蜀漢復興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蜀漢復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