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六年十二月十八日,蜀漢亡國王爺新興王劉尋正式登基,重建大漢王朝!
天都城從清早便開始戒嚴,平民百姓不許在大街上亂跑,只許在家門口瞻仰。
天色剛明,東方天際紫氣初現,天都城無數人便已經做好了準備。
天公作美,又是一個大晴天。
大漢皇宮正陽殿宮門外,陳至領著一排御林軍,女官黃薇領著一班宮女,都在等待著。殿前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香氣,瀰漫在院中。
就在昨天晚上,得知黃薇已經被嚴刑拷打致死的黃家人,把她的弟弟妹妹暴打一頓給攆滾蛋了。士族再怎麼驕奢淫逸,也不是喜歡殺人的魔頭。沒有利益糾紛,不會胡亂殺人。打一頓,估計也只是哪個高階僕奴發洩怒氣而已。
火蛟營的人立刻把他們送到陳至軍中。
而劉尋呢?更是乾脆今天就把黃薇帶出來!純粹是為了氣那些士族家主的!怎麼著?朕就沒殺她,還把她當侍衛了,有本事你當眾把朕的侍衛殺了啊?
“王上,吉時已到了!”
陳至在宮門外高聲喊著,話音剛落,絲竹之聲就響了起來。
正陽殿內,劉尋在宮女服侍下,一早就沐浴薰香,不進飲食,聽了這喊聲,立即走出大殿。
劉尋身穿明黃色內服,外罩正紅色龍袍,上有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雍容華貴,好像天生就該是皇帝一樣。
劉尋步下臺階,入得了御輿,就瞑目在御輿之中,不言不動。反正一切禮儀都有臣子去做,自己走個過場就是了。
大漢自劉邦起,傳承四百餘年,都是火德。劉尋的大漢當然也是,所以龍袍是紅色的。
“鐺!”大鐘之聲響徹九霄,禮官高喝:“起駕!”
黃鐘大呂,豎琴和聲,編鐘銅磬,在這樂聲中整個御輿穩步抬起,九重朱門次第開。才出宮門,撲面而來的就是山呼海嘯一般的千歲之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儀仗隊簇擁下,自皇宮而出,街道上一切人,無論黎民還是官吏,無論賢愚老幼,無論願或不願,都把香案擺放於門前,全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御駕過來,都山呼舞蹈,跪拜萬歲。
劉尋坐著不動,心情卻頗有微瀾。外面不論是白髮老者,或是稚齡幼童,盡跪伏左右,三喊萬歲。如此天威,難怪古今多少風流人士,為了一個皇位拼盡一生心血!
這時御輿出了皇城護城河大橋,到了外城。在橋上的時候,劉尋自上而看,水在下面滔滔流去,公侯將帥、官吏富民的豪宅林立,而百姓每戶都設香案,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跪伏在地。
劉尋俯視著,心中百感交集。
登基,先祭天壇,又祭地壇,其中天壇最重。
天壇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劉尋負手而出,頓時群臣跪伏在地。
劉尋緩步而上,風吹著冕服,十二條冕旒互擊作響,清脆響亮。
劉尋在臺上站定,親自念響祭文。
“皇天厚土,奉道降命,本不敢當,只今大漢,鹹謂神器,不可久虛,當興新統,故朕雖德薄,不敢弗違天命,建漢於世,定元開運,以告上天!”
定年號為開運,正是彰顯劉尋開拓八荒,氣運無敵的雄心!
這話一落,下面就是:“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尋接著取出早就寫好的聖旨,開始唸了起來。
聖旨就寫得比較囉嗦了,字比較多。先說了普天之下只有大漢王朝才是正統的王朝,然後宣佈了國號、年號。並且特別規定今年仍然沿用劉禪的景耀六年,明年才開始是開運元年。之後又說了定都天都城,設滇城為陪都,滇城的王宮改為行宮。冊封劉禪為安樂太上皇,各皇兄為什麼什麼王爺之類的瑣事。
其實吧,劉禪在洛陽,人家司馬炎應該會冊封個公爵或者侯爵,各兄弟只是列侯而已。劉尋的冊封,頂多算是個禮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