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場考核意義如此重大,劉尋自然很重視。
考核的場地乾脆就在新興王宮的大廣場上!分為文武兩場,文的話又包括答卷和當面問答兩個方面。武的話包括個人武藝和軍事韜略。當然,要是你文武全才,也能兩場都考。
先考文,後考武。
景耀六年八月一日,天下第一場有黜落法的文官考試正式開始!
考生才三十九個。各郡舉薦的孝廉,有二十五個,其餘十四個都是各地百姓推舉和招賢館裡來的。
考生們排成一隊,從宮門外慢慢走進王宮。
有的人行走之間,非常在乎禮儀,連每一步邁的步子大小都一樣。這些都是來自士族的準孝廉。他們這麼在乎禮儀,就是為了突出自己高貴的身份!細細的看,還能看到他們臉上的惱怒和不岔,以及對那些一起考試的寒門子弟的鄙視!
和他們相反,那些根本沒機會成為孝廉,被父老鄉親舉薦上來的寒門才子,則是滿臉的興奮,心情激動地準備大考一場!行走之間也比較隨意,沒有那麼多禮儀。
“哎呀!”忽然,一個寒門才子一個不穩,身子猛然向前一仰,差點摔倒。最終雖然沒有摔倒,但懷裡抱的毛筆等物卻掉了下來。
“哈哈哈哈!”士族的準孝廉們紛紛失笑。有的還小聲說:“果然是下賤人,連個路都走不好!”
那寒門才子撿起筆,站好了,憤怒地對前面一個衣飾華美的人道:“你為何故意絆我?”
前方那名世家子弟不屑地呸了一口,嗤笑道:“那麼大的人了,連路都走不好,還有臉怪別人?呸!”
那寒門才子還想說什麼,御林軍在旁喊道:“肅靜!不許攀談!”
聞言,那寒門才子不敢再說話,只是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考出個好成績來!
很快他們就走到各自的案桌前坐了下來。劉尋作為主考官,對他們勉勵了一番,然後就讓發下試卷。
試卷是粗紙做的。這也讓世家子弟很是不滿!因為現在最好的寫字載體是帛!而造紙術還不成熟,只能造出質量很差的粗紙,效率還非常的低,難以普及。
這讓世家子弟認為朝廷也很粗俗,不夠清雅。當然,也很窮!
第一次如此正規的考試,試卷題目出的也比較簡單和死板。無非就是從儒家經典裡抽出一段話讓你默寫,算填空題。還有找出來一段非常經典的話,讓你解釋,還要說出個人的看法,算是解答題。還有從各郡縣多有發生的問題裡抽出來幾條,問你,如果你是這個地方的長官,你將會如何解決?算是應用題。
至於當面問答,主要是策論題。也就是問我們大漢以後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呀?某一個頗有爭議的政策到底好在哪裡,壞在哪裡,該不該繼續執行啊之類的。
各考生無論是抱怨還是欣喜的,試卷下來了,也只能拿起毛筆蘸上墨水趕緊答題。
劉尋坐在前面靜靜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