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注意了!預備,三,二,一,行動!”
啪,場記打板,時間碼停止跳動。
第十場第一鏡,開始。
半空中兩臺無人機機位俯拍小遠景,低空兩臺吊臂機位俯拍大全景,一臺軌道車搖臂側視跟推全景,一臺手持攝影機正仰視跟拉小全景。劇組中六臺攝影機全部上陣。
兩臺監視器裡,六個畫面上。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和左驍衛將軍劉伯英身穿官服,帶著一幫一身戎裝的高階將領和著穿各色官服的幕僚,在造船工場內視察。
“停!”徐啟華喊道:“兩位老爺子步伐太快了,走慢點!”
複位,重來。
“停!”徐啟華喊道,“不對不對,氣勢太強,不對!”
“李雲成,上去為羅陶兩位老爺子說說戲!就像新聞聯播裡領導視察的情況一樣,既然下到基層了,就得親民一點。”
“徐老大,你搞錯了吧?不是導演去說戲的嗎?”
“以前的導演都特麼不懂裝懂,導演懂個屁的戲啊,劇本又不是他寫的!導演只能起到團隊領導作用,整合整個攝制組全部資源,以完成電影片的拍攝而已,他要考慮的是全域性。只有編劇才能聯絡上下全盤掌握劇中角色的言行舉止和心理活動!”
李雲成心中一百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這麼說來,以前旁觀看戲的輕松日子就跟我說再見了?!但又不得不去。
李雲成上前,為兩位老爺子說戲,說得特別詳細,尤其是一些細節,為什麼角色要有這樣的細節表現,把其中的緣由細細解說。
說戲既罷,重新開拍。
監視器畫面裡。兩位老爺子不緊不慢地領著一票人,在造船工場內部視察,很親民地與工匠們拉拉家常,又很威嚴地喝止一些危險操作。
對的,只有編劇說戲才能非常到位,這才是徐啟華想要的畫面!
監視器畫面裡。蘇大將軍等人駐足。左下角大全景,其餘畫面小遠景。近千人圍在幾款戰船船殼骨架四周,勞動號子轟然在工場內部響起回蕩,嚕嚅嘿,嚕嚅嘿。
在大師傅的號令下,松纜,緊纜。放鬆固定纜索的,收緊固定纜索的,還有左右纜索一收一放把握方向的,兩側定位的,前面置換輪木的,船匠們各司其職。
於是,遊艇船殼,走舸船殼,艨艟船殼,海鶻船殼,鬥艦船殼,樓船船殼,在一陣陣吱吱呀呀的響聲中,緩慢地在船臺斜道上縱滑下水。
畫面推近至小全景。只見密集的拉纜人群中,有人出力不均而打踉蹌,有人失力而歪倒,有整條纜索上的人受船殼下滑拉力而腳底向前打滑,有整條纜索上的人後仰青筋畢露使勁。場面恢宏,各個人物的表現卻又局面緊張!
徐啟華靜靜地看著監視器,心卻吊了起來。
這不是裝模作樣的擺拍,是實拍,是實實在在的大型木船下水實際拍攝。
為防意外,徐啟華特地在鏡頭畫面外裝置了八臺固定起重機,中型及以上的船艦,每艘下水的木船兩側各拉一條纜索。當然,沒有意外的情況下起重機纜索是稍松馳不會受力。
這些實木船殼,充分考慮了船體的橫搖縱搖以及速度的因素,設計按照長寬深八比一比零點六的比例製造,所以,都很龐大。
樓船12米寬96米長7.2米深,鬥艦7米寬56米長4.2米深,海鶻艨艟4米寬32米長2.4米深,遊艇走舸2米寬16米長1.2米深。它們的製造工作,都是在船道滑臺上進行。
這些艦船,一艘艘船頭斜指向,氣勢磅礡!
說實話,當徐啟華第一次走進造船工場的時候,看著工匠們圍著船臺上的樓船忙忙碌碌,再結合另外幾款船艦,以及寬闊的空間,這個按照自己的腦海中的想法建造生成的龐大的實體,其雄偉,霸氣的樣子,讓自己內心的震撼感強烈到無以複加。
這還不是自己心目的大唐,以此為基礎,還要做特效,整個場景還得向縱深擴充套件到五至十倍!
想想史書上說的大唐長安朱雀街150米寬!想想大唐遺留下來的實物樂山大佛!想想大唐乾陵掏空山體以山川為墓,墓高1000米!這是我們祖先的輝煌!這是我們心中誰都抹不去的輝煌!
回到拍攝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