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人一怔。
這話不就是說老子就教導過郭緒嘛?
他雙目圓瞪地盯著陸陽。
劉秀怡也是看了過來。
“陸公子真的和郭老將軍探討過兵法?”劉大人逼視著陸陽的雙眸,問道:
“現在節度使舉兵造反,陸公子覺得應該如何應對?”
“安思明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兵力強悍,而京都只有八萬人,不可輕易迎敵。”
陸陽緩緩地分析起局勢,說道:
“我聽說在距離京都數百里外有一處地叫做潼關,地勢崎嶇,此乃京都咽喉,只要守住此地,京都無憂。”
劉大人微微蹙眉。
大梁國強勢,一個小官就能滅一國,就從沒那麼慫過。
陸陽緊接著說道:
“亂軍無法攻陷潼關,糧草補給就會存在壓力,等其他鎮守邊疆的武將揮兵支援,亂軍必退。
屆時,亂軍營中人心不穩,再用離間計,攻其心。
這次叛亂,絕不可出潼關迎敵。”
陸陽擔心的是京都守備常年鬆懈,很少訓練,這種士卒出潼關和亂軍廝殺,怕是會慘敗。
郭緒等一批將領只要不傻,絕不會出潼關迎敵,等待其他守軍支援。
只是...
當今皇帝有點昏聵。
朝野之中也有些奸臣,存在著勢力上的爭奪,這些人還得到了當今皇帝的重用。
局勢難料呀。
陸陽要做最壞的準備。
“亂軍長途跋涉,人馬俱疲,豈能讓他們有機會休息?”劉大人笑了笑,說道:
“不可給亂賊喘息之機。”
他不太認同陸陽說的話。
退守潼關反而會漲了亂軍的氣勢。
陸陽看著對方。
這傢伙的腦袋被驢踢了。
8萬對戰30萬,還有種優勢在我的感覺。
迎敵的話,潼關大機率失守。
亂軍直入京都。
屆時,皇帝要麼被俘,要麼帶著官員離開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