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鬆脆有韌勁,就是耗油。
大梁國的油很貴。
許瑤看著油鍋,發起愁,“相公,這油條好吃是好吃,但太廢油了。”
“這一口鍋的油可以用很久。”
陸陽明白許瑤的擔憂。
普通百姓吃不太起油,最常吃的油是麻油,這種油是用亞麻籽榨取的油,也可以用來當燈油。
最初的把酒話桑麻說的就是這個,大宗經濟作物。
有錢人不吃麻油,一般用芝麻油,也就是香油,價格昂貴。他們有時會拿著三五兩香油去寺廟燒香許願。
寺廟中的香油一半用來點長明燈。
另外一半則是被和尚吃了,大廟裡的和尚通常比市井百姓過得更滋潤。
目前謫仙居用的油大部分是香油。
槐巷子街則是用麻油、豬油等。
他這一鍋油就算是麻油,也是非常值錢了,好在大部分百姓壓根兒沒有致癌物的概念,油通常是反覆利用。
炸油條只是一次使用量很大,平均到每根並不是很多。
通常來說,一鍋傳三代,人走油還在。
反反覆覆利用,就跟滷肉店鋪一樣,老滷水能架著火煮十幾年,更別說難以變質的油。
他要是心黑一點,這一口鍋的油可以用到出哈喇味。
“我們不會虧本。”
陸陽說道。
“哦哦。”
許瑤心安了不少,好奇道:
“相公,你怎麼想到做這樣的食物?”
陸陽抿嘴笑了笑。
油條可不是他想出來的美食。
這油條又叫做油炸檜,源自南宋。
除此之外,還有蔥包檜,用兩塊麵糰放進油鍋裡煎,烤至兩面金黃後加上甜醬和各種蔥。
這兩種食物都和秦檜有點關係。
“在我家鄉那邊有一個千古罪人,十里鄉鄰都希望此人千刀萬剮,死後下油鍋才有了這種食物。”
陸陽向許瑤解釋道。
許瑤點了點了頭,沒想到美食背後還有這一段故事。
“相公,一根油條多少錢合適?”許瑤問道。
“六文吧。”
陸陽估摸地算了一下,市面上一斤麻油大概三十文錢,而一斤麻油差不多可以炸四斤油條了。
一根油條差不多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