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戰士們大多數是百姓出身,從軍的時間不長,對於官場和軍中禮儀懂得不多。
但程海和馬校尉等人,卻都是老軍伍了。
眼看湖州府官兵的模樣,儼然是把他們當做了盜賊一樣防著。
兩個官兵的校尉過來交涉,明嶽才搞清楚對方為什麼如臨大敵。
明嶽他們入城的時候,並沒有拿出路引,也沒有調兵的軍令虎符。
從程式上說,明嶽他們這一支義軍,屬於不被軍機處承認的合法軍隊。
對於這個情況,明嶽也是啼笑皆非。
三個月前,明嶽匆匆離開帝都,那時候樞密院的李艾辭官,樞密院被皇帝裁撤,自己就算是想要去找個軍令,也沒地方去找。
等明嶽得勝歸來的時候,江北的各州府對明嶽他們的名頭如雷貫耳,自然也就不需要路引這種東西了。
但到了南方就不一樣了。
南方的官員架子大,膽子小。
明嶽的義軍入城時,把守城門的人不敢阻攔。
等明嶽他們進了城之後,官員們又調了兵馬過來,儼然要給義軍來個關門打狗。
好在義軍隊伍中雖然沒有路引,但程海現在好歹也是個雜號將軍,他將自己的欽賜腰牌拿出來,唬得那些本地官兵連忙收起刀劍。
“不知是將軍大人駕到,多有得罪了。”
校尉們恭恭敬敬的向程海賠罪,然後帶義軍戰士們去城東的驛站附近歇息。
一路上,校尉們還不停的嘀咕,說城裡擁擠,到處都是災民,義軍戰士還不如在城外歇息。
程海唉聲嘆氣的說道:“災民這麼多,所以我特地要進城看看……各位,再這麼下去,城裡要出事啊!”
校尉們不以為意。
“一群泥腿子,能出什麼事情?”
“將軍大人放心吧,城裡已經準備賑災了。”
“那些一文不值的百姓,給他們一些稀粥就行了。”
看那些校尉淡定自若的表情,眼神中似乎還有幾分竊喜。
明嶽知道,大災當前,這幾個校尉也沒少賺錢。
安頓好了義軍士兵之後,明嶽等人來到府衙,拜訪湖州的州牧和知府。
湖州市州牧治所,大事小事都有州牧鄧長峰管著,知府梅山清只能淪為一個打雜的小官兒。
一個府衙,大大小小的官吏多達四百多人,卻一個個笑嘻嘻的無所事事,完全不像是大災之年的緊迫。
鄧長峰這位州牧打了個招呼便離開了,對明嶽和程海等人屬於不鹹不淡的態度。
當然了,鄧長峰並不知道明嶽的存在,他只當是程海這個雜號將軍領著本部兵馬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