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嶽笑著點點頭:“我叫明嶽,陛下讓你來找我,決定糧草採購的事情。如今事情安排好了,你照著約定好的方法運貨就行。”
王思仁感慨的說道:“原來恩公就是陛下看重的人。”
明嶽指指前方說道:“走吧,我送你到潼關外圍去。”
兩人肩並肩朝延川渡口的方向走著,明嶽輕聲向王思仁詢問著行商的各種事情。
明嶽問得很細,而王思仁則答得誠惶誠恐。
好在明嶽似乎只是單純的詢問一下行商中的具體環節。
臨別前,王思仁不敢再像一開始那樣拱手作揖,而是準備跪下來磕頭。
明嶽扶住王思仁搖搖頭:“不必多禮了,我不是什麼高官或者王侯,只是想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的普通人罷了。”
王思仁恭敬的彎腰行禮,然後在兩名武者的陪伴下離開了潼關。
返回延川渡口的路上,王思仁不禁好奇的問道:“兩位大人,我恩公他在朝中現在是什麼職位了?”
商人,平時在皇朝百姓的眼中是奸詐貪婪的代名詞。
所以絕大多數官員和百姓,都看不起商人。
像明嶽這樣耐心與王思仁談話的,在朝廷中可謂少之又少。
兩名護送王思仁的武者也不例外。
只是明嶽對王思仁如此客氣,兩名武者也不好太過於冷淡。
“明先生在朝中沒有官職。”一名武者沉聲說道:“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以師禮對待先生,如今更是倚若長城,潼關一帶的防務,由先生一言而決。”
另一名武者笑著說道:“叛軍自恃兵力強大,來攻打了十幾次,折損了一萬多人,連潼關的磚牆都沒摸到……有明先生在潼關主持,叛軍休想越過雷池一步。”
王思仁頗為高興:“但願恩公能帶領大軍掃平叛軍,早日結束叛亂。”
兩個武者都是苦笑:“哪有那麼容易……大河以北且不說,光是在洛城,就有十五萬叛軍。”
王思仁黯然嘆了口氣,意氣消沉的搖搖頭。
皇朝原本極為昌盛,算得上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
但不到一年時間,這天下的形勢急轉而下。
先是安旭山在北地造反,一路摧柯破朽的殺到潼關。
緊跟著安旭山被兒子殺死,叛軍那邊也亂成了一鍋粥。
原本官兵守住潼關的話,叛軍很快就會內亂。
可偏偏老皇帝聽信讒言,讓哥舒瀚海出關擊賊。
結果潼關大敗,官兵一敗塗地,老皇帝不等叛軍打過來,就直接棄城逃走了。
王思仁聽說了不少流言,隱約知道老皇帝的死並不那麼簡單。
性格謹小慎微的王思仁不敢多問皇家的事情,他帶著熱情的笑容,與兩個武者攀談著。
王思仁性格隨和又極善言語,很快與兩個武者談得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