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支數百人的輕騎負責引路和護衛,給太子車駕提供了不少方便。
但最關鍵的是,這支輕騎的到來,表明了安旭山的態度。
安旭山確實如明嶽推測的那樣,對太子不敢說敬畏有加、可以巴結,但該有的禮儀還是有的,絕不至於做出什麼謀逆的蠢事來。
范陽地處邊陲、人煙稀少,車隊在范陽境內走了四天,期間陸續又有兩支輕騎過來護衛。
等太子快要抵達范陽城的時候,過來護衛的輕騎已經多達一千三百人。
這四天來,太子關注最多的,就是這些輕騎的戰力。
范陽輕騎這次出來迎接,不需要長途奔襲,所以保持著一人一馬的比例。
在輕騎的馬背上懸掛著輕弩或者角弓,配有兩壺羽箭。
馬背上的范陽軍士兵一律鐵盔皮甲,馬脖子的部位懸掛著長刀,刀刃彎曲,適合劈砍。
這些士兵的馬術嫻熟,戰馬在他們的操縱下,就猶如雙腿一般靈活。
明嶽在太子身邊輕聲說道:“輕弩和角弓,可以在馬背上直接發射,但穩定性極差。這些范陽輕騎應該是效仿胡人的騎射之法,依靠輕騎快馬貼近敵人,停下戰馬之後發射弩箭……如果敵人追出來,就迅速撤離,找機會再來襲擾。”
沉吟了一下之後,明嶽做出一個判斷:“相等兵力之下,這些遊騎三天之內一定能拖垮敵人,並且自身的損失很小。”
太子的臉色微變,他好奇的問道:“這種騎射之法,有什麼方式可以破解嗎?”
明嶽苦笑著搖搖頭。
騎射一直是冷兵器時代的最強戰法。
當年那個彪悍而又善於騎射的民族,就是靠著少量的兵力,橫掃兩萬裡疆域,建立了空前絕後的大帝國。
在沒有火槍火炮的年代,精於騎射戰法的軍隊,幾乎是無敵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便有,也肯定不是太子身邊這些侍衛和禁軍。
那些侍衛的武道修為不錯,但是在戰場廝殺方面,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而戍衛長安的禁軍士兵雖然裝備精良,但是缺乏廝殺的血性、嚴明的紀律,依然不是范陽軍的對手。
明嶽微微皺著眉,心中也有幾分疑惑:難道真的沒辦法了嗎?
思索了許久之後,明嶽看著車隊裡緩慢行進的大車,忽然有了辦法。
對付騎兵的,以車陣和槍陣拒敵,顯然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最起碼,是這個時代的唯一選擇……
在明嶽的思考和謀劃中,范陽城到了。
讓李擴驚訝的是,范陽城並沒有冀州那麼高的城牆,也沒有那麼嚴密的守衛。
范陽是個新興的城市,低矮的土城牆只有兩丈高,算是聊勝於無。
范陽佔地面積極大,軍營、集市、民房,毫無規劃的散佈在城市的周圍,看起來很雜亂無章,但又透著一股野蠻生長的活力。
在范陽城的城門口,安旭山的兒子安慶西,帶著數十名文武官員靜靜等待著太子殿下的到來。
與肥胖壯碩的安旭山不同,二十五歲的安慶西身材精幹、孔武有力。
安慶西沒披掛盔甲,一身錦袍穿在身上,與他彪悍的氣質頗為不符。
看到太子來了,安慶西帶著眾人跪下朝拜。
太子李擴親自將安慶西扶起來,但說的話卻很不客氣:“安慶西,你父親安旭山怎麼沒來迎接我?”
喜歡劍歌行請大家收藏:()劍歌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