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紫薇城,永珍神宮內。
昭和之樂響起,武則天和百官們相互敬酒後,便開了席,眾人吃了一半兒,只見武則天拍了拍手。
大臣們聽罷,連忙停下了筷子,畢恭畢敬的看著武則天。
只見武則天跟旁邊的一名太監揮了揮手,那太監便走到了她的旁邊,拿出一道聖旨來,大聲喊道:“眾卿聽旨。”
大臣們見狀,連忙離開了座位,跪倒在空地上。
只見那公公緩緩的開啟聖旨,大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值此元日家佳節,特降此聖旨,即今日起,立李顯為太子,主東宮之位,欽此!”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齊聲喊道。
“太子殿下,還不接旨?”見李顯沒有動靜,公公提醒道。
李顯聽罷,跪在地上,額頭緊緊的貼在地上,沒有抬頭的說道:“陛下,兒臣才能淺薄,恐難擔此大任,還請陛下另選賢能。”
武則天聽罷,沒有說話。
倒是一旁的宰相宗楚客忽然抬起頭來,說道:“陛下,東宮之主關係著江山社稷之未來,廬陵王久居外地,對朝政不甚熟悉,恐難勝任,臣以為當選有能之人任之。”
武則天聽罷,有些生氣的呵斥道:“大膽宗楚客,剛才的聖旨你沒有聽清嗎?這裡只有太子殿下,哪裡來的廬陵王?好,那你倒是給朕說說,誰人才有能力擔任這東宮之主?”
宗楚客聽罷,並沒有害怕,回答道:“回陛下,梁王殿下久居京城,智勇雙全,熟悉政務,臣以為他才是東宮之位的不二人選。”
一旁的吏部尚書也抬頭行了個禮,說道:“臣附議!”
接下來,戶部尚書,工部尚書等等大臣也紛紛附議,附議之人已佔了一大半。
只見李顯也說道:“陛下,兒臣也以為,梁王殿下才是東宮之主,兒臣懇請陛下立梁王為太子。”
武則天聽罷,又把目光轉向了梁王,說道:“梁王殿下,你怎麼看。”
武三思聽罷,磕了個頭說道:“回陛下,臣早已將全部心血至於大周的江山社稷,不求回報。”
“狄閣老,別人都附議呢?你為何不附議?”武則天又看著狄仁傑問道。
只見狄仁傑笑著說道:“陛下,這立何人為太子,是陛下的家事,陛下英明神武,臣萬不敢有任何非議,只能全力支援。”
其實,當大部分人紛紛站隊梁王的時候,狄仁傑就已經知道梁王輸了,因為武則天看的並不是支援誰的人多,畢竟你們這麼多人都站在梁王一邊,那梁王真成太子後還會把武則天放在眼裡嗎?
所以,狄仁傑明白,武則天一定會選一個更容易把控的人,而這個人,只能是李顯。
果然,武則天看著附議得那些大臣,忽然勃然大怒的說道:“大膽,朕是不是已經老到說話沒人聽的份兒上了?俗話說君無戲言,你們當朕的聖旨是隨便說說嗎?”
眾大臣聽罷,也不敢再多言,武則天接著說道:“聖旨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誰要是有所非議,推出去斬了。”
“陛下聖明,臣等不敢!”眾大臣齊聲說道。
此後的飯桌上,只見李顯戰戰兢兢,不敢抬頭,而武三思卻是一臉的不悅。
李顯回到東宮後,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他之前每天都是小心翼翼,只求不要做錯什麼事,讓梁王抓住把柄,畢竟在宮裡比在房州,要危險的多。
他沒有想過去爭太子,因為武三思的勢力太大了,他只能希望武三思不要來找他麻煩,然而這武三思總是隔三差五的就過來,不過還好,每次來的時候,韋香兒都藉口讓他去給皇帝請安來避一避,把武三思留給自己應付。
武三思也沒怎麼刻意找他麻煩,所以李顯在心裡,特別感激韋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