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自上而下的持續墮落,讓麥格雷宙域政府控制的區域幾乎可以算是混沌腐蝕程度最深的一片區域了。
但還是抵擋不住暗面遠征的猛攻。
在暗面遠征集結起來的主力艦隊,抵達米庭星的時候,麥格雷宙域政府的統治其實已經基本可以宣告瓦解了。那一百多個世界,大量的被解放,地面上的戰鬥肯定還遠遠沒有到完全肅清的地步,但是星球之間的聯絡,基本上都已經被完全切斷了。
地面上的腐化則比較棘手,根據遠征軍的經驗,恐怕得要數十年持之以恆的治理,才能夠救回來。
說實話,這不算是什麼很划算的生意。但聯盟對此,也是有套路的。
情況最惡劣的,直接滅絕令。能讓聯盟做出這種選擇的,其實也並不多,每一個說實話都可以算得上是無藥可救的。
情況比較多的,是一些救起來成本很高,甚至高到聯盟的核算官員們認為,打下該星球的成本,打完之後掌控星球收稅收一百年都收不回來。
但就算是如此,也還是得救的。聯盟往往會往星球表面上,投放一部分作戰兵力,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更主要的是要訓練當地部隊。
並非是指望那些訓練出來的當地部隊,可以自行解決星球問題。如果他們有這個能耐,或者危機只不過是這種程度,那也不會讓聯盟的行政官僚判斷該星球一百年都回不了成本了。
那些當地的部隊,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在星球上選擇建立一些明確、沒有混沌腐蝕汙染的區域,成為安全區,然後不斷的從外面吸納沒有受到腐蝕的人。
這個區域將會恢復一些生產,並儘可能的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聯盟的艦船會定期過來,收稅、貿易。前者會要他們的10%的產值,相當於帝國稅。
但實際上,他們是大賺的。
因為後面的貿易機會,聯盟是以平價與他們進行。
也正是因為這些來自行星外部的支援,才給了他們能夠在混沌腐化嚴重的星球上堅持下去的希望。
如果他們有出息,那最好就能夠依靠貿易、依靠聯盟教官的幫助,儘可能多恢復自身的生產,儘快的多吸收民眾,安全區不僅能夠自我保護,還能不斷的擴大,跟其他的安全區聯合起來,並最終淨化整個星球。
這樣是最好的,是聯盟最期待的。
而其次,他們也最好能夠擁有自保的能力。要管理好他們的安全區,杜絕腐蝕的進入,這意味著教堂、反腐敗的審查機構要建設得足夠給力;他們要在危機四伏的世界存活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一旦所有建立起來的安全區被全滅,那麼聯盟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再具備拯救的價值,滅絕令就在路上了。
對於這些世界來說,情況當然很殘酷。從中不知道要催生多少令人感慨的故事。
但是,對於聯盟來說,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拋卻感情的選擇最有價效比的方式。
不能每個世界都進行滅絕,那樣對元氣損耗太大了,而且滅絕令武器的成本也很高;
不能放任不管,否則混沌腐蝕會不受控的發展,然後開出亞空間裂隙,拉出混沌艦船,去進攻其他區域。
又不能全面接管,否則暗面遠征的進度沒有辦法保證,會被拖在這片地方很多很多年,那別的地方出事兒的機率就更大……
那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