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軍艦隊建造週期長、投入大的特殊性,所以不可能像是陸軍那樣搞,必須得時刻維持一支足夠強力的艦隊,不然在沒需要的時候不造,有需要的時候就沒船用。
但要是真在十五年間,放開了建造艦船,無序的擴大聯盟艦隊的規模,那又不可能。
聯盟的財政狀況好上天了也頂不住這樣的無底洞。
現在聯盟的造船業,已經很發達了。聯盟對於海軍的大規模投入,很大一部分表現,其實是在造船廠的擴建上。
造船業同時又兼備了聯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造船業屬於終端產業,能夠帶動整合整個製造業的上下游。
從原料開採到加工,從工業基礎到軍火……造船業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含量,都是最重要的工業明珠。
要不是艦船製造的技術含量比較高,船塢和造船廠的擴建速度慢,並且要求各類產業都非常齊全,要求很高的工業基礎,聯盟巴不得把造船廠開到麾下的每一個地方。
就算是沒能這樣,在龍鷹星域,就有三個大的造船中心:七馬地、雲羅中心、金狄星中心。
前者就不多說了,怒梟星飛翼星的造船廠,屬於聯盟統治區域的最中心,一直以來都是重點建設物件,有什麼最新的技術、科技,都是在這兩個造船廠實現的。後來,為了的人力資源配置最大化,在天馬星區人口最多的科羅嘉,也建設了規模浩大的造船廠。
天馬星區的三個造船廠規模搞大了之後,相關的產業還在不斷的外溢。一些技術含量相對比較低的、對於產業叢集要求沒那麼高的小型船隻、民用船隻的建造設施,拆除後由運輸船、工程船,拖著離開怒梟星和飛翼星,去往七馬地的其他六個星區。
而云羅中心本來就有建造民用船的能力,也是被聯盟重點建設的。
金狄星則是明陽教派的鑄造世界,而如今的明陽教派,已經變成了聯盟的形狀。
都說機械教在帝國之內的地位超然,這一點無論是政治傳統,還是法律明文,都是有保障的。
但是,總要看現實情況的。
金狄星身在如此強大的聯盟境內,怎麼可能還始終保有獨立呢?
就連更為強大的阿拉米塔教派(也就是前阿方佐教派),都已經完全向聯盟俯首稱臣了。
他們也同樣如此。
而且,低頭低得相當心甘情願。
跟聯盟站在一邊之後,日子是過得越來越紅火了呢。
原本,他們就是帝國邊疆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教派,毫無特殊之處。在鐵鎧戰爭中,藉由聯盟的戰爭訂單,他們過了一段非常滋潤的生活;而在戰爭結束之後,他們跟聯盟之間的合作更是暢通無阻。儘管現在金狄星上的最高統治,名義上仍然是賢者議會,仍然是鑄造將軍,但實際上,從基層管理幹部,到核心工廠的管理層,幾乎都是聯盟的人。
而明陽教派的諸位賢者們,對此也沒有什麼意見。
聯盟的行政官員,把事情搞得很好。
至於權力?
丟失權力確實頗為令人有些不甘、不安。但是,聯盟給了他們安全感,他們本身的地位不會被剝奪。同時,聯盟還給了他們更大的好處。
發達之後,更為充沛的資源可以讓他們進行他們專精的各項研究;聯盟的需求,推動著他們的技術可以成規模的落地,最可貴的是,聯盟甚至還能夠給主業賢者們帶來技術反哺,無論是聯盟自己的技術,還是跟阿拉米塔教派之間的交流,都是很有效果的。
然後,就是黑箱了。
雖然,申請下來一個新的黑箱,流程上有點困難,大家都要競爭。但是,聯盟給出來的黑箱質量確實相當高,令人痴迷。
總而言之,金狄星不只是造船產業,所有的產業,都基本為聯盟所用了。聯盟也給了他們充分的回報,這些年間,金狄星的發展速度,令他們自己都感覺到驚訝。
有這三大造船中心,還不算完。
在孟河星域,在阿方佐星域,都各自還有一個大型的造船中心。
在其他的星域,造船廠或許沒有那麼大的規模,但是搞些小船、民用船隻,總歸是沒有問題的。
強大的產能,也是聯盟商隊在這些年快速發展的核心。
但就算是聯盟商隊對於船隻的需求特別多,其實也沒有辦法完全吃下來的。
造出來的軍艦就更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