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狀況相對尚好一些的地方,下一個聯盟陸軍的集團軍就差不多了。
一百萬兵力,外帶一些緊急從聯盟本土徵召過來的官員,就構成了‘蟲治辦’的主力。
百萬聯盟陸軍能夠發揮出來定海神針的作用,至少能保一地平安;以此為核心,盡力的淨化、重建當地的基層管理能力,並儘可能的從當地汲取力量,發展新的軍隊、管理人員,擴大管理區域。
至於要是有什麼當地的勢力不長眼,對著幹的,那就予以毀滅。一個集團軍的聯盟部隊不夠用的話,馬上就調更多的過來。
不過,要是出現這類情況,那前面做出判斷的參謀就要捱罵,甚至要承擔責任被降職了。
因為,分析當地本土勢力的合作程度,也是他們的重要工作之一。
總的來說,聯盟在進入荊芥星域四個月的時間以來,總計大約攻佔了兩百多個世界,差不多佔了整個星域的一半左右。
這些情況相對比較好的世界,大概佔據了其中三分之一。
剩下三分之二,全部都是屬於情況比較惡劣,以及情況非常惡劣的地方。
上層與基層幾乎全面崩塌的,這需要聯盟投入大量的力量,進行全面重建。但這種都算是好的了,無非就是按照‘蟲治辦’的模式,再更進一步的加碼。完全拋棄掉對本土勢力的依靠和幻想,從頭來一遍而已。
初期的工作會很艱難,投入也會很大,但是畢竟有‘拯救世界’這個大義在此,正常的平民、散亂的本土軍隊被整理起來後,總歸是能夠很快接受聯盟的統治,並積極的參與到拯救世界的事業中來。
這種,都算是相對好一點的;
另一種糟糕的情況,是本土勢力對於鐵鎧的忠誠度非常高,或者本土勢力有特別強的獨立傾向,統治者短視,自私……不管什麼原因,總之是不願意跟聯盟合作。
這些地方的蟲害腐化、蟲群數量,可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麻煩就麻煩在,聯盟落下去之後,不僅要對付真正的蟲子,還得對付人類中的蟲豸。
脾氣暴躁一點的將軍們,提出了一些比較激進的方案:把這些反對勢力和蟲子全都當做敵人,拉一起A了!
不過,這些想法被顧航給否決了。
善良、仁慈倒不是關鍵,主要是這樣的星球多了,那實在是太拖累聯盟的力量了。
根本不應該把寶貴的兵力用在這些地方。
下一個集團軍,甚至不下,就丟下去幾個觀察哨,然後默默的看著整個世界的情況變化。
如果本地勢力自己就能解決問題,那肯定很好,省事了,哪怕他們不接受聯盟的統治,那也沒關係。反正,單一一個世界,不存在跑到星海上,跟聯盟進行對抗的實力,就放著他們在本土世界待著就行了,等回頭兒聯盟騰出手來之後再解決。
這屬於族群內部問題。
而如果他們頂不住,那聯盟的大使就會加緊聯絡和介入,歸根究底就是一個問題:“你還倔不倔了?”
不倔了,那好,按照之前的成熟經驗來辦;倔,那也不能看著人完蛋,就得評估情況,下大軍來解決本星球的問題了,順帶把這些不知道是蠢還是壞,或者又蠢又壞的本土勢力也都給剷除掉。
將這些星球上的問題都分類之後,聯盟最寶貴、最主要的兵力,就可以投入到大約三十來個問題極為嚴重的世界上。
那些個星球,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
人口倒不至於滅絕,但至少也是大規模的喪失了;感染寄生蟲的邪徒,佔據了社會的主流地位;他們培育出來的真正蟲群,數量龐大。
單純的靠什麼‘蟲治辦’這種方案,已經完全不足以拯救整個世界了。在星球上,要面對的敵人數量,可能要以億、甚至十億為單位來計算的。
在這種世界中,那就毫無疑問就得下血本,投入大軍。
大批的陸軍,星際戰士,軌道上再放幾艘戰船進行對地支援……該有的必須都得有,就是要以打一場啟示錄級戰爭的心態來應對,方才能夠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