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戰之中,航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太空版的各類戰機,小到風隼,大到龍象,透過彈射甲板,相對安全的傳送到敵艦周邊,讓戰鬥機們自由的發揮能力,對敵艦進行打擊。
不然,太空之中的交火動不動拉出去十幾萬、幾十萬公里去,靠戰機自己飛,得飛到猴年馬月。
如果再講究一點,還會配備上牽引體系,可以引導戰機在比較遙遠的距離上能被戰前就鎖定好的牽引力給拽回來。
但這屬於奢侈品。
畢竟按照帝國的風格,有時候把彈射起飛出去執行任務的戰機,當做一次性用品、當做其他戰艦發射出去的炮彈一樣看待,也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
無非就是這個炮彈鐵包肉而已。
當然了,顧航並不打算這麼搞。該配備上的牽引回收功能,還是要一絲不苟的裝上,作戰的時候能回收戰機,還是得儘量回收,不能真把打出去的戰機當炮彈,那成本太高了。
不止裝備成本,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其本身也是昂貴的財產。
‘號令級’配上個幾百架太空戰機,並且能夠把戰機傳送到位,其發揮出來的作用將會非常大。
這很好的補充了聯盟的海軍體系。
多這麼一個巡洋艦級別的艦船,是挺好的。哪怕聯盟不把航母體系當做主力發展,有了這麼一套黑箱,也就等於白撿一套船塢,每兩三年可以多造一艘巡洋艦級別的大船了。
更何況,在有月級配合抗線的情況下,一艘帶著幾百架各類太空戰機的號令級,或許能夠打出來獨特的戰略價值。
……
【‘伊甸園’生態園】,在顧航看來是一個相當高階別的生態農業基地。
利用這項技術,建造起來的一片生態園,將能夠有非常高的農業產出,並且內部環境宜人,適宜居住,可以建造莊園、別墅。
建造起來一片‘伊甸園’,就相當於同時打造出來了高階住宅、生態旅行、高水平高質量的農業產出。
這麼一看,非常美好啊!
又生態又改善環境又有高產出。
要是配合上行星氣候改造技術,那豈不是就能夠批次的製造花園世界?
但仔細瞭解一番之後,顧航就知道,沒有那麼好的事情。
理論上,確實是能夠做到沒錯。
可誰都不能忽略成本問題。
且不說行星氣候改造要花多少錢了,就算是在基礎條件還不錯的星球上面,建造一個‘伊甸園’,建造成本都不算低。
光建造成本高也就算了,更關鍵的是,這玩意兒建好之後的維護成本也很高。
體現在兩個方面:人員和能源。
它需要大量的勞工,來做很多基礎的勞務工作;需要數量不少的生物專家,維護生態狀態。
能源上,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晶塊,來維繫伊甸園的生態狀況。
單純從農業產出來看,雖然產量相當大,但是對比起投入來說,其實是不划算的。
賺的地方有兩個:優越的居住體驗,以及,高品質的農產品輸出。
如果從解決溫飽、解決基本的食品供給的角度來看,建設伊甸園,顯然不划算。但如果是從給於高品質的享受,那伊甸園是無敵的。
有價值嗎?
當然有!
聯盟還是需要這東西的。
顧航一直以來都有個擔心:掌握權力的官僚腐化。
這個擔心,是隨著聯盟的發展程序,從而變得越來越嚴重的。
顧航始終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僅僅依靠理想,是不能夠支撐一個政體長期存在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是每一個聯盟人的根本。人的慾望,又是無限的。
貧窮時,吃飽穿暖,那就已經很好了;溫飽問題解決之後,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要求更高更好的生活條件,尤其是在溫飽環境中長大的新一代,在聯盟之中很多發展得不錯的地方,這些新一代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滋味,也不會因為聯盟解決了溫飽問題,就永遠對聯盟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