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輸四場,並且是以非常丟臉的方式輸的。
第一場拿終結者打常規的戰術動力甲,輸了;第二場終結者之間的對決,輸了;第三場自己的戰術動力甲打對面的終結者,還是輸了。
第四場,惱羞成怒的派出戰團冠軍,還是輸了。
丟臉其實還是其次的,最可怕的是實際上的損失巨大。
戰死的這四個,全部都是戰團內的骨幹、核心!
一連長几乎可以算是戰團的二號人物或者三號人物了,如果厄索遭遇不測,一連長几乎可以直接暫時代理戰團長的工作;戰團冠軍、連隊冠軍也全都是一個戰團的絕對精銳骨幹,根本沒多少個的。哪怕死的最輕易、表現得最差的那個48年新兵,那也是代表著戰團的未來。
在一場戰鬥中,這四個人,任意有一個犧牲了,厄索都會非常心痛。
更別說當下死四個了。
而更可怕的是,厄索已經沒有信心了。這場戰團之間的決鬥開始之前,他本以為這場決鬥應該是很順利的,但現在,接下來要死多少人才能拿下這一百場勝利,他已經完全沒有把握了。
但能終止嗎?
別說還有一百個俘虜在對面手裡,就是連輸四場之後不打了,那不相當於直接認輸?傳出去,怒焰戰團簡直是臉都不要了!
贏了最好,輸了也可以,但這麼個輸法,不僅顯得自己很菜很弱,最關鍵的是百分之百會被冠上懦夫的名號。
沒有任何一個戰團能夠承受這種屈辱。
星際戰士們可以承認自己技不如人,實力不夠,知恥而後勇嘛。
但是,懦夫?怯戰?不戰而退?
這是會被所有人所恥笑的。
星際戰士在被基因種子所改造的過程中,因為生理上的改變,他們的很多凡俗慾望都減弱到了很低的程度。他們可以忍受糟糕的食物,對性的興趣變得很低,對於權力、享受的慾望也都變低了。相對而言,他們對於榮譽、名望、忠誠的追求開始變得尤為偏執了起來。
星際戰士們視榮譽為命。儘管每個戰團、乃至於每個星際戰士對於榮譽和忠誠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但是幾乎沒有誰能忽視‘懦夫’這個稱號所帶來的損耗。
這幾乎是星際戰士最不能容忍的汙衊,他們寧願去死也不能忍受這種名聲放在腦袋上。
厄索也是一樣,甚至因為怒焰好戰的文化,他們甚至比一般的戰團更不能忍受逃離決鬥的惡名。
咬碎牙,這場戰鬥也要繼續打下去。
厄索再度派出了一位戰團冠軍,勢要把這第五場給拿下來。
這次,他終於如願以償了。
雖然贏的並不輕鬆,對方似乎還是個不超過二十年的‘新兵’。
要是過去,他們可能會嫌棄贏得不夠漂亮。但現在……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場勝利。
能贏,就已經很好了。
場上的那位怒焰冠軍,似乎是猶豫了一下,但最終,他還是從通訊器裡,向厄索提出了請求,他說他可以再打一場。
厄索也是猶豫了一下。
這位冠軍的實力當然不用質疑,但是他在上一場決鬥中,消耗不小。再打一場,真的能贏嗎?
再損失一個冠軍,那可真的損失不起了。戰團上上下下,一共也就三位戰士,能擔得起這個名號。
不過,厄索最後還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