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實質上比前者更加重要——至少對這場戰爭來說是這樣的。
戰區化,首先就意味著科羅嘉不用交稅。
而顧航作為司令員,同樣意味著,在科羅嘉戰區化之後,他可以明確的調配帝國在科羅嘉戰區上部署的一切力量。從軍事力量,到一切人力物力資源,都他說了算。
這個權力,就挺大了,陸海加行星防禦部隊,顧航成了三軍司令,外加行政、財政全都一把抓。
為了應對這場災難,星域政府、星區政府還要不斷的按照戰區的需求,運輸各類物資前來。顧航甚至可以進一步要求,調配更多的星界軍力量。
當然了,最後這一項也只是顧航有權力要求,而不一定會被答應。
畢竟,帝國也沒有餘糧。
但是,至少在科羅嘉戰區內已有的東西,顧航是能夠完全主宰的。
當然,一切都有前提的。
顧航跟勞依思最多算是相熟,離朋友都差點意思呢,更別說自己人了。四年前,她邀請顧航替代伊萬·法徹斯就是有自己的目的,如今也同樣如此。她最後支援顧航上位,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核心目標,就是為了儘快讓科羅嘉恢復帝國稅。
同時,顧航是否能夠做到這一切,依舊還是讓人心有疑慮的。
於是,那階段性目標就是必然的了。
名鹽城不許丟,這是最初步的。現在,已經沒人能解決這個問題了,讓顧航上是死馬當活馬醫,爛攤子丟給他,看他能救起來不。被蠕行巢都吞掉名鹽城,那就是失敗,恐怕馬上顧航就會被解職。
實際上,雖然勞依思沒有明說,但顧航想都能想到,相關的報告恐怕已經被送上了更高層級了。星域政府、甚至更高程度的宙域政府,恐怕已經在做兩手準備。
一旦顧航沒解決問題,那麼星域政府就會熄滅掉依靠現有力量就能搞定科羅嘉的僥倖心理。後續,哪怕放棄前線戰鬥,或者向宙域政府求援,以打一場啟示錄級戰役的準備,調集數以億計的星界軍、更多的艦隊,甚至是審判庭部隊、國教艦隊、乃至於星際戰士戰團之類的特殊力量,也要來解決科羅嘉的問題。
但那個時候,就跟顧航沒關係了。
失敗者滾一邊去。
指望到時候帝國出力,然後自己吃剩下的……顧航覺得他沒那個政治背景可以搞定。
而情況再惡劣一些,比如說宙域、星域這兩級政府評估,沒法抽調出足夠力量來平叛,那麼小機率就會直接出動滅絕令了。
科羅嘉毀滅了,也比變成個大魔窟,不斷往外輸出影響力好得多。
對顧航而言,他的時間視窗,也就這麼幾個月了。
凝視著科羅嘉3號的地表,腦袋裡不斷回憶著這座星球的各種資料,同時不斷的切換成靈性視覺,檢視亞空間狀況。
他的大腦始終在運轉,不斷的完善著自己一開始想出來的計劃。
在此之前,他已經透過星艦上的星語塔,跟位於怒梟星的聯盟政府進行一次聯絡。隨後,有三個關鍵人物,會帶著他們的團隊,以最快速度趕到科羅嘉來。
這三個人,分別是聯盟大法官蘭伯特·霍奇森,他會帶著一批獵魔人、一批廉政總署官員過來。三十億人口的名鹽城、四百億人口的科羅嘉,顧航要發揮出這個世界的潛力,是不可能避免與本地原有的行政體系打交道的。他總不能用聯盟的官員,將科羅嘉人全部替代掉。聯盟一來沒有那麼多官員可用,二來空降的行政人員對科羅嘉情況不熟悉,也很難馬上發揮作用。
然而,顧航偏偏又對科羅嘉本來的行政體系非常不信任,無論是他們的能力還是態度。
這就需要蘭伯特和他的廉政部門來了。
馬上就扭轉科羅嘉的風氣,搞出來一個高效廉潔的行政體系,那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先確保這幫人能夠確切的執行顧航的意志。
聯盟軍政部總長,塔迪烏斯中將,他會帶一大批軍政委過來。到時候,星界軍是不用他管,但科羅嘉數量龐大的本土防禦部隊,則需要進行整編,才能夠切實的提高戰鬥力。
不死鳥戰團長,瑪廷斯,他會將現在剛剛人數過百的不死鳥戰團全部帶過來。這個數量的星際戰士,已經相當於一般戰團的一個連了。
很多戰團,不是碰到高強度的戰役,是不會把所有的力量都聚在一起的。會有人駐守本部,整個團則會聽從帝國的指派,或者按照自己的意願,響應某些支援請求,視情況,派出部分部隊出擊。
而這個‘部分部隊’,一般就是以連為單位。
百人的連級別,已經是很多星際戰士在行動時候的獨當一面的單位了。
不死鳥復甦到這個程度,其實已經夠了。
唯獨就是一些‘底蘊’上,差了些。比如缺乏像是無畏機甲、某些星際戰士專屬的重型載具之類的玩意兒。但這東西,可以由聯盟的陸軍來填補。